✔ 最佳答案
在民國六、七十年代確實有一家航空公司稱為「台灣航空公司」。台灣航空公司是民國六、七十年時,飛航七美的兩家航空公司之一。當時有「永興航空(Formosa)」和「台灣航空公司」兩家,當時對飛航盛況,一天飛個七、八班不是問題,當時沒有先進的導航設備,沒有良善的起降場地,卻也能夠搭載5千多人的七美居民往返台灣、馬公。
圖片參考: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02/6789342782_bd95a04c4a_z.jpg
中華航空公司創立於民國48年,雖然當初是一群空軍退伍軍官,以個人名義出資,但實際上是由政府控制與經營的準國營航空公司,就是英文所謂的"Flag Carrier",飛機的機尾上漆著青天滿地紅國旗。到了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在政府有意扶植下大量購買飛機,成為全國最大航空公司。當時正是具有大中國情節的兩位蔣總統當政,當然不會把「中華航空」改為「台灣航空」。
真正的「台灣航空公司」反而是一家只能以螺旋槳飛機飛航外島與台灣之間的迷你航空公司。在國內航線採取「開放天空」政策票價自由化後,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而被併購。
民進黨執政時代,陳水扁前總統第二任末期,曾經把許多有「中國」字樣的國營事業改名。例如:中國石油公司改為中油公司,中國造船廠改為台灣造船廠。其實他最想的是把「中華航空公司」,改為「台灣航空公司」。可是當時的交通部一個字都不敢動,因為中華航空與所有飛航目的地的國家都有航約存在。而中國大陸視民進黨這種「改名」遊戲,是邁向「台獨」的前奏曲。因此中華航空一旦改為台灣航空,中國大陸就會向這些國家施壓,取消中華航空的航權,那麼華航就飛不出台灣了。所以民進黨政府最後沒有輕舉妄動。
也就是台灣在外交上的窘境,中華航空改制為民營公司,飛**尾的國旗,也變成一朵紅梅。
不過不見得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名的航空公司,德國航空公司原文是Luthansa Airline 並沒有「德國」這個詞在內。蘇聯時代的國營航空公司叫做Aerofloat,也沒有「蘇聯」這兩個字。到蘇聯解體改組後才加上「俄羅斯」國名成為Aerofloat Russian Airlines。澳洲最大的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 也沒有「澳洲」國名在內。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每一個國家有自己的航空歷史和國家處境。只要台灣經濟與貿易成長,我們的飛機不管是「中華航空」或者「長榮航空」,有龐大的機隊飛往全球各地,才是正道。
我們的鄰居菲律賓航空公司,雖然以國家命名,但因經濟與貿易不振,只能飛往鄰近國家的24個城市。而我們的中華航空已經在全球98個城市起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