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耕地連年減少 產量連續下降* 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的耕地面積連年減少,1996年以來已經減少了6百70萬公頃,去年僅為1億2千3百多萬公頃。另外,過去四年來,中國的糧食產量連續下降,去年的糧食產量是4億3千萬噸,創14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的糧食儲備去年也降低到20年來的最低點。*布朗分析原因* 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創始人、所長萊斯特﹒布朗指出,在1950到1998年的幾十年間,中國的糧食產量經歷了大發展的時期,產量增長了4倍以上。但是,布朗說,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農耕地大肆被佔用,種植面積減少,中國的糧食產量從1998年開始走下坡路,到2003年糧食產量減少了7千萬噸,幅度之大超過加拿大當年的糧食總產量。 萊斯特﹒布朗幾年前曾撰寫了《誰來養活中國》一書。布朗在書中對中國糧食危機的論述,在中國影響很大。他說,造成中國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業發展導致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大約減少了百分之十六左右。 布朗:“致使種植面積減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當其衝的是東部地區嚴重缺水,農作物水利灌溉不足;另一方面是過去幾十年來東西部地區的農田和土地沙化;還有一方面是農業用地被徵用,作為居民住宅、工業用地或者汽車公路。”*中國負擔不起以汽車為主交通系統* 布朗特別指出,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汽車工業,僅去年就新增機動車2百多萬輛。他說,車輛大增,必然要修建很多公路和停車場,這就會佔用很多寶貴的耕地。布朗說,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大部份人口集中在東南部地區。中國的工業化已經佔用了很多農業耕地,而發展以汽車以主的交通系統,會使農業用地被徵用的情況更加惡化,土地減少的速度更快。 他說,“我認為,中國必須要重新考量他們的交通政策。我建議,中國應遠離以汽車以主的交通系統,而以鐵路等現代化運輸取而代之。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土地來興建一個以汽車以主的交通系統,同時又養活十幾億的中國人。” 布朗承認,世界上很多大的汽車製造廠家都已經進入中國投資建廠,但是他說,中國應採取一些措施,不要鼓勵人們購買汽車,否則任這種局勢繼續下去,中國就可能會失去糧食的安全保障。他說,丹麥汽車的銷售稅跟車價本身一樣高,這就是為什麼在哥本哈根,大約百分之三十七人外出的代步工具是自行車,其次是公共運輸系統,第三才是私家車。*中國進口導致世界糧價上漲?* 美國農業問題專家萊斯特﹒布朗說,中國糧食種植面積日益萎縮,產量減少,庫存降低,勢必會增加糧食進口,添補供應缺口,可能會導致世界糧食市場的價格上漲,影響那些依賴糧食進口的低收入國家的政治穩定。 布朗還比較了中國電力能源短缺和糧食短缺的問題。他說,電力短缺的問題中國尚能應付,因為中國豐富的風能資源還遠遠沒有開發,所以問題不是中國有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而是中國能多快開發風能資源。不過,他說,沒有電,人們還能照樣活下去,但是沒有食品,人們就無法生存下去。 對於萊斯特﹒布朗發出的中國糧食危機的警告,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能源問題專家茅於軾指出,糧食不像石油能源,全球供應緊張短缺,價格持續暴漲。茅於軾認為,就全球的糧食供應來看,生產一直供過於求,價格看跌。 他說,中國雖然每年進口大約2千萬噸左右糧食,但遠低於日本每年進口的大約7-8千萬噸糧食,不會抬高糧價,對國際市場造成衝擊。*茅於軾:不存在糧食危機* 同時,茅於軾指出,在世界糧食市場價格疲軟的時候,中國政府每年拿出不到百分之一的外匯儲備來進口糧食,從財力上來講也不會造成什麼負擔。況且,中國的糧食生產成本高,以低於國內的糧價去從國外進口糧食,這在經濟上是很合算的。所以,他認為,只要按市場規律辦事,讓市場決定商品的價格,中國就不存在什麼糧食危機。*四種危機的真假虛實* 茅於軾說,“能源危機是不現實的,糧食危機不存在的,水危機沒有那回事兒,金融危機是真的。像這種問題,只有深刻地懂得市場的人,才會看得比較透。而很多主管經濟的人,總是覺得不放心。總喜歡用人為的方法,市場之外的力量來管。一管就容易管出毛病來,好心辦糟事,糧食問題,石油問題都是這樣,包括現在的電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