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希望資料岩用!!
固體廢物污染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煤炭的真實成本——2010中國粉煤灰調查報告》,指出燃煤發電排放的粉煤灰已經成爲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的最大單一污染源,去年總量達3.75億噸,相當於每兩分半鐘就倒滿一個標準游泳池,對環境和公衆的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植被破壞隨著稀土市場行情的升溫,部分無證礦主受經濟利益驅動,未經有關部門批準,非法對稀土礦進行亂採濫挖。非法開採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稀土資源,更給當地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洗礦廢水所到之處農田絕收,樹木死亡。記者近日在福建明溪採訪時看到,遭盜採之處山林不復,土層裸露,原本鬱鬱蔥蔥的山林,如今已變成光禿禿的黃土坡,大型機械挖掘後的痕蹟清晰可見。目前生產稀土採用的池浸和堆浸這兩種傳統工藝,既嚴重破壞地貌和植被,又極易導致土地沙化、板結,尤其是稀土礦山浸礦廢液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使得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河水污染,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水土流失黃土顆粒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土體疏鬆,易發生崩塌和滑坡(塊體移動),引起溝谷和邊坡的劇烈侵蝕和後退,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由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使雨水進入河道的多沖垮兩邊的沙土,造成水文災害。由于黃土高原的地方有嚴重的乾旱災害,缺少水源,農民不得不以鹽水灌溉農田,只灌而不排使土地產生鹽鹼化。另一方面肥沃表土大量流失,地形支離破碎,耕地越種越薄,產量越來越低,黃土日益貧脊。地質災害崩塌現象也是黃土高原常發生的災害。主要是由于垂直節理發育,伴隨之而造成水土流失,這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 生物多樣性下降在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不少生物不能適應新環境,許多野生動植物數量下降甚至絕種,令生物多樣性下降,農村居民飽受環境污染的蹂躪。北方和西北乾旱區湖泊水位下降和咸化礆化萎縮現象嚴重、青藏高原湖區湖泊水量與湖面波動劇烈、雲貴高原湖泊生物多樣性下降明顯降低;江流域多數湖泊土着魚類受外來物種入侵、江湖阻隔和過捕灠撈等因素影響而瀕危。水生植物多樣性也顯着下降。以滇池為例,20世紀50年代記載水生植物100馀種,最近的兩次調查發現19種,約80%的種類消失。其馀湖泊水生植物種類數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少。 西部地區的土壤鹽鹼化中國的水利工程,以灌溉為主,但卻忽略排水。以「南水北調」工程而言,運河水道所到之處,往往使地下水位上升,令地下鹽分與鹼分被水溶解。然後地下水經過「毛細管作用」而昇到地表,把鹽、鹼帶到地表。由於地下水被蒸發,在泥土上留下大量的鹽分和鹼,這就是所謂的「土壤鹽鹼化」。而這些土壤帶強鹼性的納離子,不僅會使植物難以生長,長期而言,還會對北方的農業發展有極具破壞性的影響。本來是因為過度放牧或是砍乏樹林,或是過度開墾之原因所造成的,由於鹽簡化土地受到風吹雨淋最後崩解形成土砂,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常常會有沙塵暴。 圍墾造田60年代以來被大規模圍墾造田,加劇了湖區環境生態的劣變。由于湖容減小,嚴重減弱湖區的調蓄抗災功能,以致汛期漬澇災害頻繁、低湖田土壤環境惡化,效益下降。圍墾使水禽賴以生息的大片蘆葦、荻叢環境遭到破壞,使水生動、植物種類發生變化,有些種群幾乎絕蹟,健閘使江湖隔斷,洄遊、半洄遊魚類的遊動通道受阻,破壞了繁殖、肥育的生態條件,使湖區水產資源受到極大損害。圍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澤化的進程,湖泊面積不斷縮小,地表徑流調蓄出現困難,導致旱澇災害頻繁發生。 森林質量下降中國東北是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長期以採伐木材為主的生產方式﹐卻為森林資源的枯竭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埋下危機。東北林區的大多數林子已伐過數遍﹐成材林越來越少﹐夠採伐標準和大徑級的樹木越來越難找﹐整個東北林區森林質量普遍下降﹐林相均呈由粗變細﹑由密變疏。森林資源的銳減和森林質量的下降﹐使東北林區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明顯變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生物多樣性銳減﹑濕地面積萎縮﹑大量珍貴樹種及遺傳基因喪失等等﹐這一系列潛在的生態危機﹐將嚴重制約東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均是本人親自搜集, 請尊重知識產權, 切勿盗用
2012-02-25 17:51:04 補充:
參考資料
http://www.greenpeace.org/hk/press/releases/toxics/2010/09/4971191/
http://www.epochtimes.com/b5/4/3/23/n490669.htm
http://www.exmoo.com/view.php?id=421337&type_id=7
2012-02-25 17:51:30 補充:
http://www.cmi.hku.hk/Teaching/Xinxi/material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