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馳道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z/21z06/21z0615.htm
秦朝修建的專供皇帝乘馬車馳行的道路。秦朝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東至山東臨淄,西北至甘肅臨洮,東南至湖北江陵,西南至巴蜀。大道寬五十步,兩旁隔三丈就植青松一棵。在北方,還有從九原(今包頭)到河北碣石的大道,從雲陽(今陝西淳化)至九原的大道。據《史記‧蒙恬傳》記載,蒙恬在北方「塹山湮谷,通直道」,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
2. 直道
http://big5.huaxia.com/zhwh/kgfx/2011/02/2307396.html
秦直道驚現古交通環島
圖片參考:
http://big5.huaxia.com/zhwh/kgfx/images/2011/02/25/786974.jpg
秦直道古地圖。
圖片參考:
http://big5.huaxia.com/zhwh/kgfx/images/2011/02/25/786977.jpg
至今還在用的寬廣的秦直道。
西元前212年,為了抗擊從北而來的匈奴,有利於戍邊戰爭,秦始皇特派大將蒙恬率30萬軍隊和民伕修建了一條通道,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直道。這條距今已有2223年曆史的交通大道,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2124年,比著名的羅馬大道寬3-8倍,長15倍,是世界公路的鼻祖。 2009至2011年,陜西考古研究院焦南峰、張在民、張佔民、肖健一等專家對秦直道局部地區進行了考古挖掘,收穫頗豐。2011年新年伊始,秦直道上又傳來好消息,居然發現了兩千多年前的交通環島,所有人一直以為在甘泉境內秦直道要過洛河應該是直接架橋而過,因為聖馬橋處還保存有秦時的引橋橋墩。但是考古證明秦直道是圍繞聖馬橋墩台下坡並轉彎180度後從上游過河。這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中國古代道路有交通環島。 秦直道──這一寶貴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跟長城、兵馬俑、阿房宮等同一時期誕生,秦直道是矛,長城是盾,兵馬俑是兵,阿房宮是王權的中心,四者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它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王朝的象徵。 一條不可思議的路線組合 秦直道經過平原、走過丘陵、穿越黃土高坡、跨越茫茫沙漠到達美麗的蒙古大草原,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路線組合,也是一個世界上很難找到與此比擬的奇跡。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秦直道全長“千八百里”,(約合今1400余裏)“道廣五十丈,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其起始地位於今陜西省咸陽市的淳化縣,終點則在包頭市西南的九原郡遺址,途經陜西省旬邑縣,延安市的黃陵縣、富縣、甘泉縣、志丹縣、安塞縣,榆林市的橫山縣、靖邊縣,甘肅省的正寧縣、合水縣、華池縣、寧縣,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審召旗、伊金霍洛旗、鄂爾多斯(東勝)市、達特拉旗、包頭市等。歷時兩年半主體全線貫通,是當時由咸陽至九原郡最為便捷的道路。隨著唐宋以後政治格局的改變,秦直道才逐漸被忽略。 除了新近發現的交通環島,考古工作者在2010年還曾發現了秦直道上有盤山道,這一點可以說明秦直道並非全部都是開山填谷,當時修建的時候也是因地制宜,解釋了為什麼秦直道的修建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可以主體全線貫通;2009年在富縣張家灣段發現有古代小孩的腳印。這說明當時修築秦直道時工程浩大,男女老少都參加,以至於帶著小孩參加秦直道修建工程。 秦直道上故事多 兩千餘年以來,這條路上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的轟轟烈烈,有的淒楚哀婉,有的驚心動魄,有的纏綿婉轉。從秦直道“道未就”開始,記載的與秦直道有關的歷史名人和重大事跡數不勝數,他們跟秦直道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代霸主秦始皇,作為秦直道的創始人,在世時並未實現從直道北巡九原的理想,但他在南巡途中去世,其遺體則是通過秦直道運回咸陽的(根據當時的政治情況,應該是走了一部分),了卻了他一直以來的願望。 孝文帝劉恒是秦代以後最早驅車走過秦直道的漢代皇帝。《史記 孝文本紀》載:三年(西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為寇。帝初幸甘泉。”這時,被蒙恬趕到陰山以北的匈奴又殺回到河套地區。六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見過群臣,皆賜之。”高奴在今延安一帶,孝文帝從林光宮到延安走的就是秦直道。[略] 秦直道最初的修建是為了禦邊的戰爭需要,但道路的綜合功能使它也成了中央王朝連接北部少數民族地區的通衢大道,成為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經濟文化聯繫的紐帶。直道和縱橫于東西的馳道以及溝通印度、緬甸的寶山博南古道等共同構成了統一大帝國的交通網路,這在同時代的世界各國是無可比擬的。我們應該為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財富感到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