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介紹
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中之第三大族(僅次 於阿美、泰雅二族),人口六萬七千人(本縣約有一萬四干五百餘人)。分佈在台灣南部,北起大武山,南至恆春,西起隘寮溪至枋寮,東至太麻里以南之三角地區,而傳說中以大武山為其祖先發祥地。排灣族有嚴謹的貴族制度,階級分明,其裝飾工藝頗為發達,尤其長於木雕,百步蛇是排灣族的代表圖案。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分為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vutsul群又分為paumaumaq群(北排灣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總人口數約六萬餘人。
文化特色
(一) 世襲的階級制度 : 各家族的傳說故事秀在衣服上,以彰顯家族的尊貴。(一) 世襲的階級制度 :排灣族人一出生就確定了他的階級,是擁有土地的頭目?有土地使用權的貴族?或是佃民?但他們可以藉由個人的努力,在爭戰、狩獵、雕刻等表現上提昇自己的地位,或藉著婚姻提昇子女的位階。
(二) 長嗣繼承家產、兩性平權的社會 : 家中的老大是一切財產的繼承者、其他的兄弟姊妹能分得的家產很少,老大擁有分配權。
(三) 祖靈崇拜: 從家屋內大型的祖靈像雕刻,反映了排灣族人對祖靈的崇拜。通常,家裡中柱的雕像是最神聖的地方,放置了許多貴重的物品如陶壺。也掛著刀、獸骨是英勇事蹟炫耀的表徵。婚禮中穿著華麗服飾的新人 。
(四) 華麗的裝飾藝術: 爭奇鬥妍、百花齊放是目前排灣族服飾的最佳寫照,每一位婦女在衣飾上凸顯自我的藝術表現與差異性。不屑於跟別人一樣的紋飾是他們對自我族群的驕傲與自信。
(五) 祖先起源傳說的特別強調: 拜訪任何一個頭目家,對於家族的起源總是一再被強調,目的是在彰顯家族或個人的地位,如大陽之子、陶壺的後代、百步蛇的後代等等的傳說。貴族與平民的起源來自不同的神話傳說,更確定了階級的世襲性。
(六) 具藝術創作活力的族群: 排灣族人的生活週遭處處展現了他們的美感經驗與藝術潛力。如從事雕刻的族人很多,來義鄉古樓村甚至有十幾位雕刻師,但只有一位是專業雕刻師。可見藝術的表現是來自內心的需要與興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這是與其他族群最大的不同點。其他如琉璃珠的復古、陶壺的復原、音樂的研究等都有許多族人在研究。傳統審美的價值觀不因時代的變遷而削減是藝術盛行的原因之一。
(七) 融合並吸收其他文化的特質: 排灣文化在不同的時期吸收了許多外來的文化,經過涵化、融合變成自己的文化特質是排灣人歷久不衰的原因。早期,吸收了漢人服飾上排扣的形式加以改良,並使用族群特有的配色方式與造型,成為排灣文化的特色之一。現代則利用許多外來的琉璃珠,以傳統琉璃珠項鍊串穿位置的觀念,結合了自己生產的傳統色珠,成為一種流行的新的珠飾。
族群附近景點
有丹林吊橋、大峽谷、丹林瀑布、部落排灣雕塑、鴛鴦瀑布
等。
著名景點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
http://szmeng.tacocity.com.tw/
青山農場及其附近景點知本溫泉、金崙溫泉、嘉蘭部落
http://ezhome.org.tw/View.asp?bId=V9630001&mode=A
達仁鄉-土坂排灣族文化藝術社區
http://tour.taitung.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358&guid=0f20f4a8-2a91-4ba2-bf28-97b27c457bd0&lang=zh-tw
排灣族雕刻館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1710.html
老佛山登山步道
http://trail.forest.gov.tw/RT/RegionalTrail_11.aspx?TrailID=0600100021
其他
台東縣太麻里是全台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2000年的千禧迎曙光活動使太麻里聲名大噪,贏得了「日升之鄉」的美名。
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至民國99年底止,排灣族人口數已成長為9萬2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