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的背景

2012-02-18 6:21 am
各位大大請給我安平古堡的背景+小故事


拜託拜託我很急需

回答 (4)

2012-02-18 9:58 p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5%B9%B3%E5%8F%A4%E5%A0%A1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最早建於1624年,是台灣最古老的要塞建築。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居城。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被列為古蹟,為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及國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瞭望臺,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治時期,不屬於古蹟。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黃昏時與落日相煇映,景色優美,「安平夕照」1953年獲台灣省政府選為台灣八景之一[1]。

歷史 荷蘭檔案館熱蘭遮城1625年簡圖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佔領了澎湖,以之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1623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1624年,在與中國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後,荷蘭人和中國官方達成協議,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砲台毀壞,而於1624年轉移至台灣島,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台灣的佔領。荷蘭人佔台以後,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或譯熱蘭省)改建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162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船隻到台灣買生絲,並向東印度公司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回貨物遭拒,濱田彌兵衛相當不滿,又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荷蘭的虐待,在1627年帶領該社16名原住民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1628年春天,濱田彌兵衛率船來台,同行者共470名,其中包含先前16名台灣原住民,荷蘭的台灣長官彼得•奴易茲(Pieter Nuyts),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並軟禁濱田及禁錮十六名原住民。濱田闖入彼得•奴易茲住處,綁架彼得•奴易茲及其兒子,並以彼得•奴易茲之子為人質返回日本,並封閉荷蘭在平戶的商館。荷蘭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在1629年將彼得•奴易茲撤職,且宣判兩年有期徒刑。1632年,荷蘭將他引渡至日本監禁,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台灣,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因為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1683年清軍入台後,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城堡改為軍裝局,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牆隨之而毀,之後遂成廢墟。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處理「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將安平城外城的牆磚,運至「二鯤鯓」,建立「億載金城」。
2012-02-18 7:41 pm
台灣城又稱王城、赤崁城、安平城。原為荷蘭人於1624年所建,1634年(明崇禎七年)完成,初名奧倫治城,後改名熱蘭遮城,早期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紅毛城」。台灣光復後,稱為「安平古堡」,沿用至今。荷蘭時期,台灣城是統治台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明鄭至清朝時期,鑑於台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臺的中央蓋起拱劵式的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經過三百多年的變遷,這座台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有:城壁遺跡、磚砌平台、陳列館、瞭望台和古壁史蹟公園。城壁遺跡:外城南壁在今台南市永漢民藝館旁,高三丈餘,城壁是用糯米汁、糖水、蚵灰殼和成泥,以紅磚砌成。紅磚色深者,是荷據時代由印尼、爪哇運來的;色淺較紅者,是後來明鄭時代增建時,自福建廈門運來的。城壁的上端仍留有剪刀形的壁鎖凹痕,是鎖樑柱用的,防地震;方形的洞口則是清軍築營房時挖的,用來放柱子。
參考: yuann.tw/?=991
2012-02-18 5:18 pm
http://stmail.tajen.edu.tw/~394052288/images/new_page_7.htm
安平古堡 
圖片參考:http://stmail.tajen.edu.tw/~394052288/images/image002.jpg


安平古堡位於安平區效忠街、國勝路之間,為荷蘭人在1624年所建,當時稱為熱蘭遮城,也曾有臺灣城、王城、赤崁城、安平城等名稱,俗名紅毛城或番仔成,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堡稱為「紅毛城」,台灣光復後,稱為「安平古堡」,名稱沿用至今,是台灣最早的一座城池,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17世紀末葉,荷蘭人兩度進佔澎湖,都被明廷打退,1623年,荷蘭提督雷爾生率兵在安平港口建築「竹岩」,後來因明廷攻澎湖,荷蘭軍情吃緊,而撤守軍、拆竹岩。1624年,又轉佔臺灣,以遜克為駐臺第一任總督,在一鯤身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初期用砂土及木頭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後來改名為「熱蘭遮城」,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全部工程於1633年元月一日完成,成為荷蘭總督辦公、居住之所,也是統治臺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
明永曆15年,鄭成功攻取臺灣,驅逐荷蘭人,為紀念其故里,改一鯤身為「安平」,並遷居熱蘭遮城,「王城」之名因此而來。清康熙22年,施琅打敗明鄭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熱蘭遮城失去王城的地位,而改為「軍裝局」,同治十年因軍火庫爆炸,城垣殘破、形如廢墟,殘留的磚石遂成為官民修建房舍取用的材料。三年後欽差大臣沈葆楨建造二鯤身砲台,因需用大量城磚,鑑於臺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而淪為殘跡,便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至此古堡已無原貌可尋。日治時期,內城荷式建築全毀,後屢次修建而成為今日的紀念館,光復後改名為「安平古堡」,目前僅存的斷垣殘壁,訴說著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舊熱蘭遮城分內外二部,城垣範圍包括台灣最古老的延平市街。清康熙後行政中心移至赤崁樓,安平城因而沒落傾頹,目前古堡西洋建築為日本時代整建。在堡內古蹟中心劍獅最具特色,據說有止煞驅邪的鎮宅功用。另外在古堡右方有一古井為荷蘭人佔台所竹的四井之一;外城的南壁高三丈餘,牆上古榕樹根盤結,皆顯得古意十足。
其餘尚有古蹟可尋,附近有史蹟公園及永漢民藝館,並建有新式瞭望塔,視野極佳,海岸景觀盡入眼底。
2012-02-18 7:42 am
請人代寫作業,非關知識交流 !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54: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217000015KK177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