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hk.chiculture.net/0518/html/index.html
「文房」之名始於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意指「國家典掌文翰之地」(相當於國家資料庫)。唐代時亦作為文人讀書、繪畫的地方,但它還有典藏、陳設、鑒賞、文友聚會的功能,與一般定義的書房不同。
紙、筆、墨、硯,並不是從使用之日起,就以「文房四寶」命名的。
筆與墨的歷史,遠在3,000年前,正規硯的出現與紙的使用,從西漢算起也有兩千多年。
1. 紙
是誰發明了紙?
西漢時期已經出現紙嗎?
很多人以為紙在東漢時代才出現,西漢時期是沒有紙的。事實上,世界上最早的紙 ─ 放馬灘紙在西漢初期就已經出現,這是有文獻和出土實物証明的。其實西漢造紙說早在唐宋時代已有文人提出,如唐代書畫鑑賞家張懷瓘的《書斷》和宋代陳槱的《負暄野錄》都認為西漢時期就已經造紙,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實物出土。1933年,世界上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終於在新疆羅布淖爾漢代烽燧亭遺址出土了,這就是羅布淖爾紙。這片紙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但它是中國第一次出土古紙的實物,更重要者,它的出土証明西漢時期已經造紙了。據考古學家黃文弼研究,同時出土的木簡年份為黃龍元年(公元前49),黃龍是漢宣帝的年號,因而斷定它是西漢時期的麻紙。此後,中國陸續出土許多西漢時期的紙,最早的古紙是漢文帝、景帝時期,從而証明西漢時代就已經出現紙了。
紙是否東漢時期蔡倫發明?
30至90年代在中國陸續出土的西漢古紙已經証明,紙並非東漢時期的宦官蔡倫發明的,蔡倫只是在造紙技術上和原料使用上進行革新。那麼,紙是誰人發明呢?現時還不能確定,但我們可以肯定蔡倫是造紙術的革新者。
紙的歷史
魏晉六朝:紙時代的開始
漢代雖然已經造紙,但它仍是竹木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代,紙並未成為記事工具的主流。然而,到了魏晉六朝,特別是西晉懷帝永嘉以後,隨著造紙原料的進一步開發,紙的質量、產量和製作技術與工具也不斷改良,使紙張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上的應用漸漸成為主流,所以,兩晉六朝是紙張時代的開始。從出土實物看,魏晉時代的紙質地細薄,白度增加,表面較平滑,結構較緊密,紙上纖維束較少,可見打漿技術已進一步改良。
2. 筆
蒙恬造筆?
蒙恬是秦國人,在蒙恬之前其實早已有筆,而蒙恬造筆,只是對秦筆的一次改良。
改良後的秦筆,取中山(今宣州)兔毛為毫,選細竹為桿,特別是將筆桿前端鑿一腔,藏納筆頭,這一改良在中國製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奠定了毛筆的基本形制。
另外,筆的使用,在當時各諸侯國雖十分普遍,但其稱呼卻各不相同。楚國稱為「聿」、燕國稱為「弗」、吳國稱「不律」,僅秦國稱之為「筆」。秦始皇統一全國,也統一了全國對筆的稱呼。所以,蒙恬改良秦筆的功績,被歷史銘記。
筆的歷史
從商代甲骨文片上的書寫筆跡,證明中國的毛筆在3,000年以前,已經誕生了。
在各地出土的戰國筆、秦筆及漢代筆,其特徵均是宜於書寫簡策。隋唐時,安徽宣筆風靡天下,雞距筆、諸葛筆、宋代無心散卓筆、長鋒羊毫筆等,都宜書宜畫,深受時人喜愛。元代的湖筆精益求精,取代宣筆一統天下。此後,毛筆的製作除講求實用外,也注重裝飾。筆管除竹製外,尚有金、銀、玉、瓷、象牙、玳瑁、雕漆等,且巧施鑲嵌、繪畫和雕刻技藝,大大增加了筆的收藏及鑒賞價值。另外,應筆而生的精美文具如精雕筆筒、玉筆架等,更大放異彩。
3. 墨
古字「墨」的意思,是指「黑色的顏料」,來自礦物質(古稱石脂)或石炭(煤),被研磨成粉末後,始作顏料使用。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黑彩,便可能是用這些物質塗上的。
書畫用的墨,是由煙(松煙、油煙)摻和動物膠,經搓製加工成形的。
宋《墨經》說:「古用松煙、石墨二種……」,但究竟哪種墨出現最早?原來最早應是松煙墨,魏晉流行的石墨並非直接磨汁書寫的石頭,而是產自陝西省延安的石油,經燃燒取煙製墨,名為延川石液式石墨。
墨的煙料,無論是松煙,還是油煙,都必須經燃燒後留下,傳說中的松炭、墨菊(植物)、墨魚(動物)取汁,實際上均沒有墨的特殊功效。
墨,作為書畫工具,其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代,當時是用來書寫甲骨占卜文字的顏料。漢以前的墨,以實用為主,不講究款式,多為丸粒。此後由於製墨的方便,規格的統一美觀,才有墨模的出現。墨的款式則由規整、多樣到出奇、出新。
4. 硯
硯是隨墨而生的。在新石器時代(距今一萬多年前),用來書寫繪畫的天然礦物顏料,在使用前必須先行研細、加水調和,故研磨之器被稱為「研」,而研還需與磨棒配套使用。由於石頭是最理想的天然研磨用材,因此早期研磨器多為石質。
中國在原始社會後期,就已開始使用石質研磨器,商周時一些墨書甲骨卜辭使用了碳素墨,作為墨的共生物,硯的使用已實際存在。春秋戰國時期,書寫工具已廣泛使用。至漢代以前仍使用天然石墨,故此當時的硯都附有研石。漢代以後,人們發明了松煙墨,並進而製成墨錠,從此研石逐漸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