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代宗的下場: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4/61z0427.htm
明代宗(1449-1457),即朱祁鈺(1428-1457),宣宗次子。宣德十年(1435年)封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英宗為瓦剌所俘,奉皇太后命監國,一月後即皇帝位,年號景泰,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他任用于謙主持軍事,加強北京守禦,擊退瓦剌軍於京郊。瓦剌遣還英宗,置之於南宮。八年(1457年),英宗復辟,他被廢為郕王,死於西宮。成化十一年(1475年)復帝號,謚景帝。
2. 曹吉祥及石亨一夥為爭權,指英宗偏坦徐有貞,故派人竊聽並告之英宗,英宗因此而疏遠徐有貞。
3. 因為于謙剛直的個性得罪不少人,包括徐有貞。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4/61z0429.htm
于謙(1398-1457),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頌聲滿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曆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
4. 批紅的一定是皇帝。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3/61z0321.htm
明代宦官專權
有明一代,宦官之禍甚烈。洪武初年,朱元璋規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干預政事,對宦官控制很嚴。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於宦官,故視他們為親信,設東廠,由宦官主持。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征、分鎮等大權,為後來的宦官專政提供了條件。
宦官專權,始於英宗時的王振。王振因得英宗寵信,權勢益熾,跋扈不可制。後王振於土木之變中被殺。奪門之變後,王振黨羽曹吉祥因擁英宗復位有功,總督三大營,權傾朝野。成化時,增設西廠,汪直為提督,屢興大獄,得專刑殺,以至天下但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正德時期,劉瑾等八個宦官,勾結成夥,人號「八虎」。他們與一些大臣結成閹黨,權擅天下,威福任情。另設內行廠,為害更為酷烈。
世宗統治時期,宦官勢力一度被壓抑,但神宗時又發展起來。司禮監太監馮保可左右內閣,權勢極顯赫。天啟時,宦官專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相勾結,獨攬內外大權,同朝內文武大臣結為閹黨,大有權傾帝王之勢。崇禎帝(思宗)雖然定逆案,逐閹黨,但最後仍不免走上寵信宦官的老路,讓高起潛、曹化淳先後得勢,直至明亡。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6/61z0617.htm
批紅
批紅亦稱批朱,是明代皇帝對章奏文書的批示,因通用硃筆,故名。後漸由宦官代行。洪武時,規定內臣不准讀書識字。宣德時,立內書堂,教小內使讀書,宦官漸准通文墨。凡每日章奏文書,徐皇帝親批數本外,皆由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太監分批。初定遵照內閣票擬,只有字蹟偶誤者,方得改正。其後皇帝不問政事,宦官即以此代傳帝命,恣意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