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所謂所謂民意調查問題!

2012-02-12 8:46 pm
這個反骨仔的調查工作每次都是想分化香港人。

到底為何呢?

這樣叫做民主?

這樣叫做言論自由?

每次都搞出很多是是非非出來,

調查人員你們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呢?請問。
更新1:

所謂調查,調查過幾多人?,調查那些人?去那裡調查? 這樣就可以顛倒事實。調查人員是有工資的,如果無工資的相信程度很高。 廣泛調查還是小圈子調查呢?你們身為讀書人,居然食這的種飯。 無錯,學術自由,言論自由,但也不是尚方寶劍,出來做人保留一些好。反骨仔 今天的城市論壇還在講這個問題,所以本人有感而發,上來請問一下。 所謂學者教授整整一堂,結論到尾還是世事無絕對。

更新2:

鐘庭耀先生,香港大學醜聞事件你有無調查過呢?請問。 上至教授下至職員學生,林林總總,無所不奇技去貪婪。 做一個讀書人不要有定位在先而偏見在後,先至有人信服你。 學者就是這樣產生出來吧。慢慢想想吧,狗東西。

更新3:

各位所謂讀書人同學者。 香港現時所有問題都是一個過去的結構性問題,你們可以即時解決嗎?請問。 例如利比亞同敘利亞。 犧牲者只有國民。 各位狗熊,講你就天下無敵,做就無心無力。 鐘庭耀,你又做過一些什麼出來呢?請問。是是非非?哈哈。佩服不已。

更新4:

001以前七一遊行曾經有人話有五十萬人上街,代表什麼? 香港有七百萬市民噢,起碼不代表本人。上街者全部都是惟利是圖! 香港回歸後發生所有事情都是董建華帶出來?做人公道一些好。 沒有董建華上北京講自由行亦無今天香港經濟,沒有曾蔭權同任志剛打老虎 香港亦無今天的海外儲備,可有異議?。 各位高薪厚祿的立法會議員工資何來?,所有局長副局長幾高工資呢? 錢從何來呀?請問。 食碗面反碗底鐘庭耀比架?亞爺比架?

回答 (1)

2012-02-13 12:28 am
✔ 最佳答案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通稱港大民調風波,亦稱鍾庭耀事件,是香港的一宗政治爭議,發生在2000年7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在報章撰文,指行政長官兼任香港大學校監的董建華透過「中間人」施壓,要求停止有關行政長官及政府的民意調查。有關指稱引起社會鉅大迴響,鍾庭耀其後公開了傳話人身份是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決議成立一個3人獨立調查小組,由終審法院的非常任法官鮑偉華為主席,並在同年8月就事件作出調查,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涉及事件也被要求作證。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在9月1日發表,確定鍾庭耀指控屬實,認為路祥安在市民對政府支持率下降的情況下,希望阻止不利政府的民調結果進一步打擊港府聲望。事件最後在9月6日,鄭耀宗及黃紹倫宣佈請辭告終。事件涉及政府試圖干預學術自由,引起了當時社會的驚訝及批評,揭露了校長不僅沒有肩負捍衛學術自由的責任,反而傳遞「中間人」施壓的信息,企圖干預校內學者進行研究的權利,對近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信譽造成影響。調查報告嚴厲批評路祥安作供「拙劣、不誠實」,然而董建華卻公開指路祥安「可靠、誠實」,更表明會續用路祥安,對特區政府以至特首的誠信以至公信力都造成破壞。



背景1987年,香港大學成立隸屬社會科學學院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當時黃紹倫是研究中心的首任主管,鍾庭耀任助理研究主任。1991年6月,中心成立民意研究計劃(Public Opinion Programme)收集民意數據,並研究和分析香港的民意發展,調查主題及項目均由中心自行釐定,鍾庭耀任民意研究計劃研究主任。研究中心由社會科學學院提供研究資源,研究亦接受外界委託的受資助調查。1992年,港督彭定康上任不久隨即引起中英政治爭拗,剛創刊的《東周刊》開始委託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民意調查,並刊登「市民對彭定康的評價」、「對立法局議員的評分」及「市民對政治團體的意見」等,及後報章更大篇幅刊登調查結果,整個特首民望的調查方法大致確立。1996年9月,民意研究計劃開始出版《民意快訊》,發表民意調查之主要發現,包括中心各項定期調查(tracking polls)的最新數據。同時,亦會就特定議題進行調查(ad-hoc polls),發表《民意快訊號外》(例如市民對特首施政報告的評價)。1997年,開始出版半年一期的《民意快訊合訂本》,總結之前半年的結果。同年年初,鍾庭耀亦曾以個人身份去信候任特首董建華,建議發展一套有利基層民主的議會制度。1998年12月28日,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出版的《民意快訊合訂本》顯示,特區政府的滿意度由1997年下半年的43%下降至1998年上半年的28%,然後再下降至1998年下半年的23%;同期特首聲望評分由1997年12月的62.6分下降至1998年12月的57.7分。當時鍾庭耀接受傳媒訪問時,分析結果顯示「特區政府及特首的威信已響起紅色警告」,很多報紙亦以「政府和特首的滿意度跌至紀錄低位」成為頭條報導,評論引起了行政長官辦公室的注意。2000年5月,民意研究計劃轉往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並成為全面自負盈虧項目。事件開端2000年7月7日,鍾庭耀分別於《南華早報》和《信報財經新聞》撰文,指行政長官董建華過去一年多次透過特別渠道向他施壓,要求他停止對政府及行政長官的民望進行民意調查,其中《南華早報》同日更以頭條〈Tung tried to warn me off, says pollster〉(民調學者:董告誡我停止)報導。2000年7月7日,鍾庭耀在《南華早報》和《信報》的撰文擇要:Last year, more than once, I was given a clear message from Mr. Tung via a special channel that my polling activities were not welcomed. Mr. Tung did not like me polling his popularity, or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I was told that he did not like to see universities involved in such activities and that our polls should stop. 翻譯:去年我不只一次收到董先生透過特別渠道傳來的清晰訊息,指本人的民意調查工作不受歡迎。董先生不喜歡本人就其聲望或政府的信譽進行民意調查,本人被告知他不喜歡見到大學涉及這些工作和我們要停止調查。

參考: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成立於一九九一年六月,旨在為學術界、新聞界、決策人員及社會人士提供有用的民意數據,服務社會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4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212000051KK002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