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確實,在周代分封之下,諸侯可能越來越多,所以在西周至春秋之間,周代封國少說也在200-300個,但是必須注意到一點,大夫並不是諸侯,也就是說,封國的增加,只有在周天子的庶子不斷地分封出去時才會發生,而這也是周代封國增加的原因。周代封國增加,所分的土地,如不是由王畿分割出去,就是由新墾地分封,前者為例的有鄭國、秦國。
周代封國最初也不過30里,土地大多不大,所以才會被說是周代城邦。而貴族則個依等級自各封國內再分封,所以他們分的是諸侯國內的土地,不是由周天子分予。
在周代封建的體系下,周天子由嫡長子繼位,餘為諸侯;諸侯又由他們的嫡長子繼位,餘為諸侯卿大夫;卿大夫由嫡長子繼位,餘為士;士沒有封邑,只有食邑,當他活著時享有食邑,但一但死後就收回。當然,代代相傳之後,士越變越多,土地也就會不夠用,而這就是為何到了春秋時代會發生"貴族陵夷"的情況,許多世襲貴族成為沒有封邑的士,而落入民間與庶民雜處。比如孔子,他雖然是貴族,但卻是沒有土地的士,所以當他沒有官職時,也就只能靠教書維生。
2012-02-11 21:50:48 補充:
西周時土地會夠,是因為周公東征以後,周人勢力逐步向黃海推進,而此後周人的力量也在長江地區有所發展,甚至對北方、西方也有開疆拓土,因此能分封出更多的諸侯國。但到了西周末年,向外開拓疆土的力量不夠了。到了犬戎之亂後,王室東遷,為了酬封在東遷時立有大功的秦國、鄭國、衛國等,因此將他們立為諸侯,分去了許多王畿。以後,王室力量不再,無法維持封建秩序,而各諸侯國也兼併日甚,各國疆域才開始擴大。
2012-02-12 14:40:45 補充:
1.也就是說,周朝本來就是想一直征服土地來支付分封的土地嗎?可是諸侯國並不會變大,那諸侯國內大夫不是越來越多,千萬不要告訴我他們沒想到這問題
最初分封的諸侯國大多只有都邑附近的土地,而後這些諸侯國對於自己周邊的荒地開墾,分封給國內的大夫,因此起初土地是夠於分封的,且土地的分封授予,也與世官有關,當官位沒有那麼多,也就不會分封到大夫這一級的封邑。
2012-02-12 14:44:15 補充:
2.還有天子六軍,諸侯三軍這怎麼看都有問題,如果周天子有三個兒子,那其中兩個庶子被封為諸侯時便把周朝的兵力耗完了阿
所謂天子六軍,並非實情,因周天子有宗周八師、成周六師、殷八師等軍隊(總計22師),《周禮》提的天子六軍、諸侯三軍只是理想。但不論如何,分封時並不分割軍隊,而是由國內的國人中分配部分給諸侯,讓他們帶到封地武裝殖民,諸侯的軍隊是由國人所構成,不是由周天子的部隊分出。
2012-02-12 14:45:47 補充:
3.公侯各地方百里;伯地方七十里;子男各五十里... 這裡的面積可否換算為平方公里,另外周天子原本有多少領土
《周禮》所言「公侯各地方百里;伯地方七十里;子男各五十里」這也只是理想狀況,與西周時代封建諸侯國的實情完全不同,因為《周禮》成書於春秋時代,這是當時人對古時封建初分時的想像,並非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