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1321/2005/09/23/[email protected]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荃灣種田的客家人,把新登場的早造穀子或晚造穀子,碾成的白花花的大米,期望在市場上有一個好回報。可惜,事與願違。為什麼呢?因為從國外進口的廉價大米,搶佔了市場,荃灣客家人的期望落空了。當時,有不少的青壯年不得不來到九龍,港島,打工,開店,開廠或者經商,另謀發展,再拓新路。
再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裡要建設香港城區以外的第一個衛星城以及地鐵,所以,一瞬間,有將近兩百年曆史的三棟屋,就被挖掘機,推土機,打樁機等建築機械淹沒了。只是到了1981年,歷經波折的三棟屋才時來運轉,被政府定為法定古跡,“原地保留”遺憾地變為原地重建了。
由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實在太快了,要重建三棟屋的建築材料,在香港已無法生產。三棟屋房頂用的瓦片,只能委託內地深圳龍崗燒制;鋪地用的大紅四方磚,也就由東莞來生產了。
經過了陳氏族人以及香港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所謂“古建築”三棟屋改稱為“三棟屋博物館”,終於重新矗立在原址之上,並有了一些小的改動,就是在前廳,中廳,後廳的背後,加建的一個建築風格與客家圍屋相吻合的展覽館。
現在的三棟屋博物館,既有原生態的客家圍屋,客家農具,客家用品的展示,也有荃灣地區發展歷程的展示。
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古建築的保留作為旅遊點之外,更要面向香港的中小學生,普羅市民。因為香港是一個急速變化的城市,今日已經高度工業化,高度商業化。其實,在一百多年工商業進程之前,香港原居民是過著一種刻苦的生活。那些刻苦的生活,刻苦的精神,已經深植于香港市民之中。我們就是要用這種精神,去排除萬難,去建設我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