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變失敗後問題

2012-02-04 12:34 am
請問戊戌政變後康有為和梁啟超最後逃往海外 我想知道他們最後發生什麼事?
最後逃去哪裡?



PS:因為課本後面就沒有打出來了我想知道謝謝^^

回答 (3)

2012-02-04 1:30 am
✔ 最佳答案
2人都跑到日本去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A%B7%E6%9C%89%E7%82%BA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殺,康有為得李提摩太牧師協助,坐重慶號到上海海面,再由英國領事館職員協助在上海海面轉船到香港,再由香港逃往日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5%95%9F%E8%B6%85

逃亡日本 梁啟超進入日本使館後,向日本駐華代理公使林權助請求保護,林權助將消息報告伊藤博文,當時日本正在華尋找親日勢力,伊藤考慮維新派親日的傾向,覺得梁啟超是「中國罕見的高潔志士,使人佩服,是中國最珍貴的靈魂」,決定讓梁逃亡日本。八月初十,林權助將梁化裝成獵人交給領事鄭永昌,到正陽門火車站登上往天津的火車,抵津後,梁啟超發現王修植在跟蹤,急忙跳入帆船,經白河逃到塘沽,駛往日本軍艦「大島號」。王修植乘坐汽艇追趕,王修植同情梁啟超,有意駛向日本商船,故意放走梁。翌日,王照亦被使館送來「大島號」,「大島號」在塘沽停泊十餘日後,直到奉命換防時才啟航。

2012-02-03 17:31:05 補充:
光緒二十四年九月初二,梁啟超抵達日本,初居東京牛込區高橋琢也的房子。因景仰吉田松陰及高杉晉作,化名吉田晉。

2012-02-03 17:36:04 補充:
其實還蠻諷刺的,戊戌變法很大原因是受到甲午戰爭跟馬關條約簽訂的刺激,結果2人最後逃亡的地方居然還是日本
2012-02-04 5:53 am
流亡海外呀!!!
但戊戌六君子卻被殺了
光緒也被軟禁了
2012-02-04 1:37 am
康有為
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192.168.0.100/sun/showxgrw.php?id=33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日本,孫通過宮崎寅藏欲與康會見,為康所拒。孫曾派陳少白往康處商議兩派合作反清,亦為康拒絕。康也反對梁啟超與孫合作。光緒二十五年(1899)夏,在加拿大組織“保皇會”以抵制革命活動。次年,把前來勸其與孫中山合作的日本人宮崎等視為孫中山所派的刺客,引發“新加坡刺康案”。鼓動唐才常等建“自立軍”,搞勤王運動,旋失敗。宣統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爆發,寫《救亡論》和《共和政體論》,攻擊革命,反對民主共和。當日本人犬養毅等向孫中山提出聯合康有為等對抗袁世凱時,遭孫中山拒絕。民國成立後,以清室遺老自居,指使門徒在上海組織孔教會並自任會長,出版《不忍》雜誌,鼓吹復辟。與張勳聯系,勸其復辟。民國6年(1917)6月,張勳率兵進北京,復辟清王朝,康亦化裝入京,任弼德院副院長。復辟失敗後,以亡清遺老的身份,與許多軍閥政客來往。民國13年又妄圖搞一次復辟,未果。曾上書北洋政府,要求“以孔子為大教編入憲法”。民國16年於青島去世。

梁啟超
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www.sunyat-sen.org/sun/showxgrw.php?id=65
1898年回京,積極參加“百日維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離北京,東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隨著形勢的發展,其政治主張亦時有變化。從“保皇”到“新民”,從“開明專制”到擁護立憲,但改良主義的基本立場則始終未變。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與革命派的論戰達到高潮,此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逐漸取代改良主義的維新變法成為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梁啟超作為改良派的主將,遭到革命派的反對。
  1906年,清政府宣佈“預備倣行憲政”,梁啟超立即表示支援,撰寫文章,介紹西方憲政,宣傳立憲政體。1907年10月,與蔣智由等人在東京建立“政聞社”,並派人回國直接參加立憲活動。由於清政府並不真心實行憲政,梁啟超的活動非但不為清朝統治者所容納,反而遭到忌恨,政聞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一度宣揚“虛君共和”,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又支援袁世凱,為袁出謀劃策,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併,改建進步黨,與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但因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勸說無效,遂反對袁氏稱帝,與之發生衝突。1915年8月,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對袁氏意欲復辟帝制的行徑進行猛烈抨擊,旋與蔡鍔密謀,策劃武力反袁。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先後擔任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都參謀,軍務院撫軍兼政務委員等職,積極參加反袁鬥爭,為護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袁世凱死後,段祺瑞逐漸成為北洋政府的實權人物,梁啟超認為“護國”成功,遂主張解散軍務院,依附段祺瑞。他拉籠一些政客,組建憲政研究會,與支援黎元洪的憲政商榷會對抗。 1917年7月,張勳復辟失敗,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權。梁啟超擁段有功,受到重用,出任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段祺瑞對內實行獨裁,對外出賣主權,遭到全國民眾反對,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內閣被迫下台,梁啟超也隨之辭職,並從此退出政壇。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親身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同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工農運動的興起,也使其深感不安。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梁啟超不僅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動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學者。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早年曾熱情參加文學改良活動,主張文學要能反映時代精神。1901~1902年,又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1920年後,先後在清華學校、南開大學等校執教,並到各地講學。擔任過京師圖書館館長、北京圖書館館長、司法儲才館館長等職,為培養人才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一定成績。1929年 1月19日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終年五十七歲。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8: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203000015KK056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