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名言

2012-02-02 9:28 pm
( )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個括號裡要填哪一個人物?

回答 (6)

2012-02-02 9:49 pm
✔ 最佳答案
這是北宋范仲淹的名言
===============================================

《宋史·范仲淹傳》云:「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嚴先生祠堂記》及《岳陽樓記》等,後者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為千古名句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8C%83%E6%96%87%E6%AD%A3%E5%85%AC
2012-02-12 9:04 am
宋代的龍圖閣學士范仲淹
參考: 高中國文課本
2012-02-04 4:04 am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並)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清晨,湖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些就是岳陽樓的壯麗的景象。前人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湘,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翻騰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輝消失了,山嶽也隱沒在陰霾之中,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槳折斷,(特別是)在傍晚時分,湖上一片昏黑,(只聽到)老虎的長聲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儘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來臨),湖面浪靜,天光和水色交相輝映,碧綠的湖水一望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展翅高飛,時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魚兒游來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綠。有時湖上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面上金光閃爍,月兒的影子猶如一塊璧,靜靜 的沉浸在水底,漁夫的歌聲也響起來了。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因環境順心而高興,也不因個人失意而悲傷。在朝廷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這樣看來,進朝廷做官也擔憂,退處江湖也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他們一定會說「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後」吧!啊!除了這樣的人,我還能和誰同道呢?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1214432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2-02-03 3:10 am
是 宋朝的范仲淹

於北宋蘇州,隔年(990年)父親范墉不幸逝世,母親謝氏改嫁到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說。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後,辭別母親。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陽應天府書院(在今河南商丘)讀書,仲淹讀書「晝夜不息。冬日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1],每天只煮一鍋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取食二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2]。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進士第,乃恢復范姓,受命爲廣德軍的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此時迎回母親贍養。後相繼出任集慶軍節度推官、泰州海陵西溪鹽倉監官。泰州任內,倡議修海堤,轉任興化知縣,與好友滕宗諒協力修築通州、泰州、楚州、海州四周海堤。堤成後不久,因母喪回應天府守喪三年。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仁宗行郊祀大禮,下令將親率百官至會慶殿為太后劉娥賀壽,再至天安殿受百官朝賀。時正值范仲淹守喪期滿,返朝任秘閣校理,上書反對,以為有違君主之體,不合朝廷體制,並接連上書要求太后還政天子。兩度上書皆被宰執壓下,范仲淹乃自請出任地方,貶為河中府判官。宋仁宗親政時期後,擔任右司諫一職。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在當地編造歌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3]。慶曆三年(1043年)七月升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進一步編造歌謠說:「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負。」慶曆三年(1043年)與富弼、韓琦等人組成政治小集團參與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改革建議,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是當時所謂「慶曆之治」的推動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風範。後因為遭到嫉恨朋黨的夏竦的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4],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有子范純佑、次子范純仁、三子范純禮、四子范純粹。《宋史·范仲淹傳》云:「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嚴先生祠堂記》及《岳陽樓記》等,後者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主詞」[5]。著作為《范文正公集》。范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鳥賦》[6]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所謂「知識分子的良知」)。王安石在《祭范潁州文》中稱范仲淹「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7]。可是早在熙寧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評范仲淹「好廣名譽,結游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8]。 朱熹評說:「范文正傑出之才。」「本朝道學之盛……亦有其漸,自范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有孫明復,徂徠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後來遂有周子、程子、張子出。」[9] 呂中說:「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10] 《宋元學案·序錄》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無疵,而導橫渠以入聖人之室,尤為有功。」 王夫之對范仲淹有苛評:「(范公)以天下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則憂之亟。故人之貞邪,法之疏密,窮簷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風俗之醇薄,一繫於其心……若其執國柄以總庶務,則好善惡惡之性,不能以纖芥容,而亟議更張;裁倖濫,核考課,抑詞賦,興策問,替任子,綜核名實,繁立科條,一皆以其心計之有餘,樂用之而不倦。唯其長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靜之天下,人挾懷來以求試,熙、豐、紹聖之紛紜,皆自此而啟,曾不如行邊靜鎮之賴以安也。」[11]

2012-02-02 19:11:52 補充:
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2-02-02 9:44 pm
范仲淹
http://www.chiculture.net/0514/html/0514b08/0514b08.html
范仲淹《岳陽樓記》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西岸,是三國時期(時為公元215年)由東吳將領魯肅所修建,當時稱為「閱軍樓」。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大臣滕子京被貶岳州後重修了岳陽樓。修建後邀當時名臣兼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岳陽樓記》,令岳陽樓隨之而聲名遠播。
  作者藉登樓觀景抒寫個人的政治抱負。文中重點描寫了洞庭湖的景色: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作者以寓情於景的手法抒寫的政治抱負,既是自己在貶居生活中堅持政治理想的自我鞭策,又是對同遭厄運的朋友們的勉勵和鼓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文中用對比手法寫不同景色,從不同景色生發出不同的情感,從不同情感生發出政治議論,正反對比,步步深入,把寫景、抒情、言志融為一體。
2012-02-02 9:38 pm
沒記錯的話是 宋朝的范仲淹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17: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202000015KK037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