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得天下的理由?

2012-02-02 12:41 am
滿清是異族?
滿清是以少數人統治人數眾多的漢人?
滿清為何能得天下?
更新1:

〔清朝皇帝賢明(康雍乾盛世),禮遇明朝舊臣、士人〕 能給我幾個人物嗎?名字就可以了。

更新2:

鄭芝龍?列名?我不太懂?

更新3:

我以為鄭芝龍是被清帝軟禁.不應在"禮遇"之列;而且芝龍應歸類在武將之列.

回答 (3)

2012-02-02 6:51 am
✔ 最佳答案
大大您好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F04180677/o/101202010595213869722190.jpg


Q1:滿清是異族?
A1:對於漢人來說,滿清是異族。(征服王朝)



Q2:滿清是以少數人統治人數眾多的漢人?
A2:是 ! (少數民族統治整個中國)



Q3:滿清為何能得天下?
A3:明朝腐敗和倚靠其高明的統治手法...等

1.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宦官、黨爭),君王平庸(甚至昏庸)
2.明朝末年,天災不斷導致糧荒,加上官員貪腐,百姓苦不堪言
3.民變不斷,尤其明末之時的流寇李自成做亂
4.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國力逐漸強盛
5.和明朝內部裡應外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6.清朝皇帝賢明(康雍乾盛世),禮遇明朝舊臣、士人、廢苛捐雜稅
7.統治手段高超,如興文字獄(箝制思想)、留髮不留頭(剃髮)
8.皇帝接受儒家教育,以漢文化統治漢人(如康熙),且將其政權正統化
9.管理邊疆採分而治之,西南邊疆採改土歸流(易朝廷統治)、釋出善意安撫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F04180677/o/101202010595213869722201.jpg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F04180677/o/101202010595213869722202.jpg




2012-02-01 23:50:39 補充:
禮遇明朝舊臣和世人

鄭芝龍、施琅(明鄭時期...勉強算!?)、洪承疇、孫承澤、馮銓、龔鼎孳、吳偉業、錢謙益...等

不知這樣夠嗎?

2012-02-02 23:24:44 補充:
大大不是需要提供清朝禮遇明朝舊臣的人名嗎?

意見的人名就是了

2012-02-02 23:50:06 補充:
禮遇名朝舊臣和士人...
武將也算是舊臣

雖說後來他被軟禁和斬首
但當時他的確有被優待(也因此希望他能說服鄭成功)
因此我才把它列入名單

2012-02-02 23:52:29 補充:
且清朝入主中國之初
朝廷官員不足加上異族統治
使其禮遇前朝官員和提拔漢人當官(不過重要職位還是滿人把持)
2012-02-02 4:11 pm
清史學者閻崇年曾說過
明亡於分,清興於合,清亦亡於分。


明之分在於
民族分
官民分
君臣分
清之合在於前三者合

禮遇明朝舊臣與文人只是對內的懷柔手段,對外方面....清代之前築長城防北方民族入侵,清代採懷柔通親政策使北方民族為其守邊......以下就不贅述
2012-02-02 5:50 am
滿洲的崛起及入關
明朝滅亡以後,取代它而統治中國的是滿洲所建立的清朝。滿洲的前身是女真族。該族曾建立金國,金亡後一些部落乃散居東北,世代臣屬於元、明。明朝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其中以建州女真的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十六世紀末期,愛新覺羅家族的努爾哈赤被推為建州女真的首領,逐漸吞併鄰近部落,統一了女真。不久,他又建立八旗制度,創造文字,制訂法律,並於公元1616年稱汗登位,建國號大金(史稱後金),立都於赫圖阿拉(後稱興京)。
努爾哈赤立國不久,即對明廷發動戰爭,到處攻城掠地,獲得大量人畜物資。明廷調集大軍進討金軍,卻在薩爾滸一役中,全師潰敗。努爾哈赤乘勝佔領了大片土地,並遷都瀋陽,改稱盛京。薩爾滸之戰是明清興替的關鍵性戰役。從此,後金的勢力日漸強盛,不斷侵明;明室則處於節節防守的被動狀態,再也沒有力量大舉出擊了。
後來,努爾哈赤在圍攻寧遠(今遼寧興城)時,遭明鎮將袁崇煥發炮反擊,負傷而死。其子皇太極繼位。他首先征服了朝鮮、內蒙古,解除後顧之憂;又施行反間計,使明崇禎帝殺掉袁崇煥。不久,皇太極廢去女真舊名,改族名為滿洲(今多稱作滿族),又改國號為大清。此後,滿洲全力攻打明朝,明軍只能困守於山海關之內。皇太極死後,其子順治帝年幼即位,由叔父多爾袞攝政,繼續進行侵明的戰爭。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即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至此滅亡。本來明廷曾調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率兵入京,以對付民變隊伍,但吳三桂兵到中途,都城已陷落,於是便向滿洲投降,打開山海關城門,任由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擊走了李自成。不久,多爾袞迎順治帝遷都北京,是為清世祖。從此,開始了滿族在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

清朝統一及康熙、雍正、乾隆盛世
滿清入關後,經過約四十年的時間,次第削平南明政權、三藩及台灣鄭氏的反抗,統一了全國,並開創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多年的盛世,通常稱為「康雍乾時代」。其間諸帝之文治武功均盛。
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留意懲治貪污,節約開支,聖祖更曾六次南巡察訪民情。他又廢止圈地、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並且獎勵墾荒,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學術方面,康熙擴充科舉,提倡儒術,下令修編了《明史》、《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等鉅著。聖祖除了完成國家統一外,又三次出兵漠北,安定外蒙古,並派員協助西藏地區之管理(後稱駐藏大臣)。外交上,則曾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安定了北方。
世宗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逐步抑制宗室,加強君權,並設立軍機處,使之成為在皇帝裁決下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雍正帝在西南邊地區,廢除明朝以來的土司制度,改以流官治理,以消除土司割據狀態,史稱「改土歸流」。經濟方面,先後採取「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法,改善財政狀況。另外亦整飭吏治,嚴懲貪官污吏。至於武功方面,世宗曾派兵平定青海地方之反抗,設置西寧辦事大臣。
高宗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曾多次減免賦稅,繁榮經濟。又大力發展學術,編纂大型圖書,《四庫全書》即為此一時期之代表作。武功方面,高宗更以其「十全武功」,稱譽於世。
總之,康雍乾時代,清朝的文治武功,皆盛極一時,特別在版圖擴張方面,由於清初諸帝的經略,中國在清代前期成為一個幅員廣大之帝國。其版圖遠超漢、唐,僅次於元。

清初的高壓與懷柔政策
滿洲本是關外一個經濟、文化較落後的少數民族,要在幅員廣大、人口眾多,以及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中國建立政權,實非容易的事。但清朝國祚卻較蒙古人的元朝為長,因為它對漢族並非單純地征服、鎮壓,而是實施一套高壓與懷柔相結合的統治政策。
高壓政策方面,滿洲在攻下江南城鄉後,曾多次進行血腥大屠殺,其中以「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最為殘酷。同時清廷又派八旗兵駐防在軍事要地,以鎮壓各地的抗清活動。為了消滅漢人的民族意識,在習俗方面則強令薙髮,違者格殺勿論,即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順治時,曾嚴禁士人集會結社;康熙、雍正、乾隆等朝又大興文字獄,凡文字上有反清排滿嫌疑者,都遭受殘酷的刑罰。為了防止反清思想的傳播,乾隆時還利用編纂圖書的機會,進行了一次全面性的古今圖書審查,不僅反清文獻盡被燒燬,連古書上一些對遼、金、元不利的字句,也都加以刪節、塗改,這不啻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大災難。
懷柔政策方面,清廷入關之初,即下令為明思宗帝后致哀,表揚死難明臣,錄用投降官吏,標榜滿漢一體,恢復科舉考試,禁止圈佔田地,廢除苛捐雜稅,想藉此爭取明朝臣民的好感。後來清廷又實行招撫流亡、減免賦稅、修治黃河、解放賤民等措施,以安定社會民生。此外,還推崇理學,維護傳統文化,禮聘學者編纂巨籍,企圖利用文教削弱漢人的反抗精神,以消耗讀書人的時間和精力。
由於清初高壓與懷柔政策的交替運用,既可防範漢族民眾的反抗,又能獲取部分明臣及士子的支持,因此其政權得以鞏固。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9: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201000010KK059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