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內徙與西晉滅亡有何關係?

2012-01-31 4:28 am
唔該大家GE解答THX~~~:)

回答 (2)

2012-01-31 6:07 am
✔ 最佳答案
胡族內遷是表面原因,其他還有西晉腐朽的門閥政治,永嘉之亂只是加速西晉的滅亡。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1/31z/31z03/31z0307.htm
五胡內遷
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魏晉之際,在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的情況下,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在這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歷史上泛稱為「五胡」。西晉統治時期,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關中一帶,居住著許多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少數民族,「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在漢族的影響下,這些內遷的外族逐漸由游牧轉向農業定居,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但在交融的同時,胡漢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漢人的奴婢,而不少漢人也相繼淪為胡人奴婢。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當軍作戰,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員押往他鄉出賣,因而激起了境內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層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實行割據。西晉以後之五胡亂華、永嘉之亂亦肇基於此。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1/31d/31d01/31d0101.htm
永嘉之亂與西晉覆亡
從古至今,很多國家都受到民族問題的困擾,中國的西晉王朝(公元265年-316年)更因內部的民族糾紛而走上覆亡之路。
自西漢以後,西、北邊境的一些胡人逐漸內徙,與漢族雜居。這些胡人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族,史稱「五胡」。西晉初年,有一些人主張把內徙胡人加以分割、遣回故土或另徙他處,以使「戎晉不雜」,但都未能實現。此外,邊吏又百般虐待胡人,使他們「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再加上東漢、魏、晉以來統治者多以胡人為兵,遂令其勢漸盛。由於晉室內部腐敗至極,地方防務不修,連年天災為禍,遇上強悍的胡人遂一推即倒。
當八王之亂尚未結束時,匈奴族劉淵即自稱漢王,不久又進一步稱帝。劉淵死後,其子劉聰派兵攻陷西晉首都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因為此事發生在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所以歷史上稱為「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後不久,懷帝被匈奴人所殺,其侄愍帝被擁立於長安。但這時皇室、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名存實亡。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長安,俘虜了愍帝,西晉至此宣告滅亡。而實際上,永嘉之亂早已決定了西晉覆滅的命運。從武帝篡魏,到愍帝出降,西晉國祚僅歷五十一年。
西晉表面上雖是亡於胡人之手,其實自西晉建立以來,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亂,內戰不休,速亡乃自然不過的事。
2012-01-31 5:30 am
西晉時中原境少數民族:
圖片參考:http://img689.imageshack.us/img689/6519/800px1.png
永嘉之亂是指晉朝懷帝統治時期中原地區發生的戰亂,這時期國內主要矛盾從漢族統治階級內部轉化為漢族統治階級與割據的少數民族分裂勢力之間的矛盾。從晉懷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於晉朝國內沒有武備、從永嘉三年起連續遭受旱災、蝗災等嚴重自然災害、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等因素影響,使內遷割據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團佔領洛陽,晉懷帝被匈奴軍隊俘虜,並且在次年遇害,史稱:「永嘉之亂」。 從東漢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 魏晉之際,在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的情況下,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在這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 羯、 鮮卑、 氐、羌等,歷史上泛稱為「 五胡」。 西晉初年,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關中一帶,居住著許多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少數民族,「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在漢族的影響下,這些內遷的外族逐漸由游牧轉向農業定居,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 但在交融的同時,胡漢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漢人的奴婢,而不少漢人也相繼淪為胡人奴婢。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當軍作戰,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員押往他鄉出賣,因而激起了境內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層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實行割據。 連續不斷的胡族內遷引起胡漢雙方的矛盾,嚴重動搖了西晉政權的統治根基,大規模的暴動有一觸即發之勢。 當時西晉一些官僚也察覺到形勢的嚴重性,於是便有以郭欽、 江統為代表,提出「徙戎」的主張。 他們建議用武力將內遷的胡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並以「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辦法隔絕胡漢接觸,來防止胡人的反抗。但由於各族內遷及胡漢雜居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因而徙戎的主張無法實施。 而此時的西晉王朝卻禍起蕭牆。 在統治集團內部,西晉諸王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歷時16年之久,史稱「 八王之亂 」。這之後永嘉之亂的大惡鬥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人民又重新陷於苦難的深淵,掀起了大規模的流亡的浪潮。尤其是少數民族的貴族中的分裂勢力參加這場混戰,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而晉室內部矛盾重重,地方防務不修,連年天災人禍,使中原淪陷。 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 )起兵反晉,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 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 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 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 劉淵,字元海,新興縣匈奴人,冒頓之後,曹魏時改姓劉,祖父為南匈奴單于,父劉豹為匈奴左部帥。 西晉太康末劉淵為北部都尉,後為建威將軍 ,五部大都督,受晉封為漢光鄉侯。起兵反晉後自稱漢王,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稱帝。 劉淵死後,其子劉聰繼位。 次年,劉聰遣石勒、 王彌、 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晉京師洛陽,俘虜了晉懷帝。 縱兵燒掠,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永嘉之亂後不久,懷帝被匈奴人所殺,其侄愍帝被擁立於長安。 這時皇室、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北、東北。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長安,俘虜了愍帝,西晉至此宣告滅亡。 而實際上,永嘉之亂早已決定了西晉覆滅的命運。 從武帝建立晉朝,到愍帝出降,西晉國祚僅歷五十一年。 西晉表面上雖是亡於胡人之手,其實自西晉建立以來,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亂,內戰不休,少數民族貴族中有野心的割據勢力乘機利用軍事上的優勢,建立割據政權。相比晉朝,那些反動的少數民族貴族更加腐朽,不得民心,依靠武力殘酷壓迫各族人民,政權往往頻繁更迭,控制區域也僅僅限於中原少量地區,大部分國土依然被晉朝統治。 永嘉之亂對中國文化格局的影響永嘉以後,北方士族大量南遷江左,它使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國文化第一次移向長江流域,改變了以前重北輕南的文化格局。 在此以前,南方文化遠不能與北方相提並論,至此以後,不僅南北經學在研治方法和總的學風上因南北對峙而呈現明顯的差異,而且在文學、佛學、道教、書法、美術、音樂等方面也因風格不同而相映成輝。 朱維錚先生認為:「把空間分佈作為學術派分的畛域,始於南北朝。」南方文化之所以在南北朝時期能夠與北方文化並駕齊驅,實源於永嘉時期北方士族的南遷,譚其驤先生指出:「永嘉以後,中原遺黎南渡,雖為民族一般之趨勢,然其間要以冠冕縉紳之流尤盛……考東晉、南朝雖立國江左,然其廟堂卿相,要皆以過江中州人士及其後裔任之……自是而後,東南人物聲教之盛,遂凌駕北土而上之。」 指出了南遷士族對江南文化的貢獻。 所謂「南學」實際上是由南遷文化發展而來的,永嘉以後的江南學風以南遷士族的學風為主流。
參考: baidu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6: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30000051KK009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