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豐功偉業!

2012-01-30 1:20 am
我要孔明的豐功偉業事蹟!
很急!而且要重點就好!

回答 (4)

2012-02-03 3:23 am
✔ 最佳答案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在世時為蜀漢丞相後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諡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躬耕南陽 1.2 隆中對 1.3 過江作說 1.4 足食足兵 1.5 臨終託孤 1.6 南征北伐 2 特徵 3 家庭 4 評價 5 民間藝術 5.1 三國演義 5.2 戲劇 5.3 傳說、俚語 6 武侯祠 7 著作 7.1 自作 7.2 相關作品 7.3 電玩 7.4 動畫 8 諸葛亮年表 9 相關連結 10 參考資料 11 注釋 躬耕南陽參見:臥龍崗及南陽武侯祠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朝廷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市臥龍崗務農。[1][2][3][4](另一說為襄陽隆中,襄陽說的依據有三,其一,隆中當時屬於南陽郡,但事實是襄陽隆中所在地當時屬於南郡,不屬於南陽郡,南陽郡和南郡以漢水為界,位於漢水以南的隆中沒有在南陽郡的管轄範圍內,[5][6] 其二,宛城在隋朝後才改稱南陽,但事實是宛城自王莽時期已稱為南陽,[7][8] 其三,三顧茅廬時宛城歸屬曹操,但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三顧茅廬時宛城歸劉表而非曹操,依據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和《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中「十二年……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和「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的記載。劉備認為曹操北戰烏丸,許昌空虛,正好可以襲擊曹操的大本營,所以勸劉表襲擊南陽北邊的許昌,可惜劉表胸無大志不同意,沒有採納。張綉投降曹操時,曹操正在進行官渡之戰,此時曹操奪宛城,則意味著要與劉表正面宣戰,腹背受敵。又根據《三國志·杜襲傳》注引《九州春秋》中的記載「劉備侵葉、劉表攻西鄂」,這些都表明,宛城在諸葛出山之前都在劉表的控制之下。襄陽隆中說還有自相矛盾之處,《元和郡縣圖志》中記載:「諸葛亮宅,在縣西北二十里」,但今天的襄陽隆中在襄陽西南方向。[9])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10] 諸葛亮應許這門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编辑] 隆中對主條目:隆中對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8/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隆中對策圖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11]」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12]」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13]」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於是諸葛亮便步上仕途。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14]」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於208年時提出的《隆中對》成為之後數十年間劉備和蜀漢勢力的基本國策。[编辑] 過江作說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15]」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12-02-04 4:35 am
孔明可以指:諸葛亮:三國時代蜀漢的大臣,表字孔明。胡昭:東漢末至三國時代的名士、書法名家,表字孔明。孔明 (水滸傳):水滸傳中的人物,七十二地煞星之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4%E6%98%8E我不知您要找那個孔明的豐功偉業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2-01-31 7:13 am
1. 輔佐劉備三分天下
1.1 隆中對策
《隆中對》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爲中原的曹操勢力強大,江東的孫權政權穩固,都不是進取的方向。荊州爲用武之國,益州地勢險要,其統治者懦弱無能,可以作爲進取之 資。如果能跨有荊、益,結好孫權,在天下有變時兩路出兵,最終便可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隆中對》精練生動,剖析入微,以後政治形勢的發展大致如其所料。
1.2 聯吳抗曹
曹操大體統一北方後,準備一舉統一全國,於建安十三年(208)南擊荊州牧劉表。劉表恰於此時病死,其子劉琮以襄陽投降,曹操進至江陵,劉備則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諸葛亮見形勢危急,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時孫權正駐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觀望成敗。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勸他下定決心抵抗曹操。
又分析形勢說,曹操雖然人數衆多,但遠來疲弊、不習水戰、人心不服。如果孫、劉並力,定能攻破曹操,形成鼎足之勢。孫權聽後大喜,即派兵與劉備會合,在赤壁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2. 東和孫吳
後主劉禪繼位之初,諸葛亮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荊州之爭使蜀、吳關係惡化,首先必須解決與吳國的關係問題。夷陵之戰後,劉備退守白帝,沒有返回成都,孫權擔心他再次興兵,因而派人通和;劉備因為吃了敗仗,繼續與吳國對抗更為不利,於是遣使報聘。但這種和好只是表面的,孫權仍然與魏國保持來往。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建興元年(223),諸葛亮遣使與吳國修好。比較而言,曹魏對吳國的威脅較蜀國要大,孫權見蜀漢主動前來,遂與曹魏斷絕關係,重新與蜀連和。自此以後至諸葛亮死前,蜀、吳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
3. 平定南中
南中指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帶,爲少數族聚居地區。劉備敗於夷陵之後,蜀漢政權的勢力大為削弱,南中一些部族首領乘機反叛,孫權又與他們勾結,擾亂蜀漢後方。建興三年(225年),蜀漢政權元氣漸復,恰值這時魏吳交鋒,諸葛亮認為機不可失,乃決計南征。前後用兵不過半年,南中悉被平定。此後,諸葛亮選派良吏鎮撫地方,削弱豪強、夷帥的勢力,選拔地方人材,收到“夷漢粗安”的效果,解除了北伐的後顧之憂。
4. 北伐曹魏
諸葛亮在東和孫吳、平定南中後,於建興五年(226)駐屯漢中,開始了北伐曹魏、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北伐共計五次:建興六年(228年),初出祁山,因馬謖失守街亭,退回漢中;同年冬,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軍;七年(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九年(231年),復出祁山,糧盡退軍;十二年(234年),出兵斜谷,據武功五丈原,司馬懿拒守不戰,諸葛亮病逝。諸葛亮雖然未能克定中原,但他殫精竭慮,志興漢室,死而後已,這種精神一直為 後人所景仰。
5. 六出祁山
祁山,在甘肅西和縣西北。《三國演義》說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實際上北伐共有五次,出祁山者只有兩次。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因街亭失守而退軍。九年(231年),諸葛亮再次進軍祁山。因從漢中至祁山層巒疊嶂,棧道縈迴,運輸困難,諸葛亮開始使用木牛來運糧,但最後仍然因為糧運不繼而退軍。

6. 諸葛亮的發明創造
諸葛亮勤於思考、善於製作,發明了八陣圖、木牛流馬等。這些發明不僅在當時提高了蜀軍的戰鬥力,對後世也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因年代久遠,史書記載模糊,其具體內容已不太清楚,因此後人有許多附會傳說,使它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6.1 八陣圖
由於後世的附會臆測,加上戲劇小說的誇張渲染,八陣圖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其實八陣圖只是古代作戰時的一種陣法,在戰國時已經出現,山東臨沂縣出土的《孫臏兵法》中就有《八陣篇》的殘簡。因爲蜀國多崇山峻嶺,軍隊以步兵爲主,習慣於山林作戰,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難與魏國的騎兵抗衡。諸葛亮爲了提高蜀軍的戰鬥力,對古代的“八陣”進行了改進,這就是後世所說的八陣圖。八陣圖縱橫各爲八行,用輜車作爲主要掩體,以鼓聲和旗幟等作爲指揮訊號,可以演變出許多陣法。不過,其具體內容已不太清楚。
6.2 連弩
八陣圖的運用必須配合連弩,即敵人衝入陣內之後,近則短兵相接,遠則靠威力強大的連弩。連弩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的弓箭,諸葛亮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改進,一次最多可以發十枝。近年在成都郫縣出土了一個銅製弩機,是根據諸葛亮的遺製所造,需要七八名連弩士方能發射。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104/picture/0104pic000778.jpg
諸葛弩
6.3 木牛流馬
諸葛亮由漢中北伐曹魏,必須越過層巒疊嶂,運輸糧食有很大的困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諸葛亮對舊式車輛進行了改進,稱之爲“木牛流馬”。現存的《諸葛亮集》有“作木牛流馬法”, 說“木牛”載一年的糧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馬”有方囊二個,每個可以裝米二斛三斗。可見“木牛”、“流馬”的裝載量比肩挑背負要多,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行走。有的小說把“木牛”“流馬”說得神乎其技,其實“木牛”即有前轅的小車,“流馬”類似後世的獨輪車,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動。
2012-01-30 2:01 a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B%B8%E8%91%9B%E4%BA%AE

隆中對 http://zh.wikisource.org/wiki/隆中對 隆中對策圖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11]」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12]」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13]」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於是諸葛亮便步上仕途。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14]」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於208年時提出的《隆中對》成為之後數十年間劉備和蜀漢勢力的基本國策。[编辑] 過江作說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15]」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亮主動請纓出使向孫權求救[16]。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17]」,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18]」孫權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 裴松之認為在諸葛亮遊說孫權之前,魯肅已經替孫權做了政治方面的打算,為之曉以利害并力戰曹操,而後孫權已經接受了魯肅聯劉抗曹的政治方略,孫權聯劉抗曹的軍事選擇並非完全處於諸葛亮的外交才能,本謀為魯肅[19]。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並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在成都替前線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7: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29000016KK051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