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簡述 20點 )

2012-01-28 10:37 pm
急!急! 誰能幫我 找孔子生平和論語的由來
更新1:

簡述孔子的生平

回答 (2)

2012-01-29 3:47 am
✔ 最佳答案
孔子生平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 論語由來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參考: 百度
2012-01-29 6:54 am
http://www.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1/0301a01.html
坎坷的身世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他三歲時,父親便去世了,跟母親過著孤苦的日子。
矢志學習
  孔子十五歲就立志學習,先後做過吹鼓手、倉庫和牧場管理員。他還專程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學習「周禮」,又拜見了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孔子三十五歲時為避亂去了齊國,聽了 「韶樂」之後,完全浸淫在至善至美的音樂境界中,竟然三個月吃不出肉味。
孔子的成就
  孔子回到魯國後,當了短暫的大官,先後出任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創造了明顯的政績。孔子五十多歲後周遊列國十四年,到處鼓吹周禮。晚年專門收徒講學,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七十多名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孔子在教學的同時,也專心著書立說,編修及整理了《詩》、《書》、《禮》、《樂》、《周易》、《春秋》等書。直至七十三歲逝世。後人為了紀念他,更為他修建了孔廟、孔府、孔林建築群。

http://www.chiculture.net/0701/html/b02/0701b02.html#
  《論語》是孔子弟子編輯的一本書,共有二十篇。每篇錄有二、三十節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或是孔子的行為事跡,內容生動豐富。孔子心中的政治觀、人生觀,就在這些生動的對話中展示出來。這些觀念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雖然許多古書都有記載孔子的言論思想,但《論語》是最為完整可靠的,影響也最大。宋代以後,《論語》作為四書之一,是所有讀書人首先要熟讀的一部典籍。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那時中國四分五裂,戰亂不已。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天下統一,各邦國尊崇天子,上下有序。但是這種政治統一的基礎並不是天子的武力高壓,而是在每個邦國之內實現良好的政治。
  在孔子看來,良好邦國政治的基礎是君主本身有道德,能以仁愛之心待人,並且自己過著節儉簡樸的生活,盡力使人民富足起來。簡單地說, 理想政治應是一種教化政治,而不是刑法政治。教化政治的基礎不是施行任何外在的強制、規範,而是君主個人的道德操守。通過這種道德模範,可使人民知道廉恥,勤勉自立。
  有一年魯國遇上農業災害,國家稅收不足,致財政出現困難。魯國國君向孔子的一個大弟子有子請教辦法。有子說,為何不收取人民十分之一的收入做稅收呢?國君說,現已收取十分之二了,但財政還是困難,你怎麼反而勸我少收?有子回答說,如果減少收稅,能讓百姓免於貧困,那麼國家還會有什麼財政問題呢?如果收稅太多,造成人民貧困,國家又怎能在財政上富足呢?有子的回答,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就是要讓一個社會富足起來,應先要實現人民的富足,而不是政府的富足。
   《論語》中大部分內容是孔子跟弟子談話,教導他們成為有仁德的君子。孔子認為,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做有仁德的人,這不是為了做給父母看,也不是為了別人的稱讚,而是為了充實自己的生命。
  孔子的仁德觀念內涵很豐富,其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忠恕之道。用孔子自己的話說,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自己希望自立自尊,就要幫助別人也自立自尊;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是忠還是恕,都是說一個人與別人相處時,應該要設身處地替別人設想。
  假如一個人只追求外在感覺上的快樂,他就會浪費生命,而且不會有持久的快樂;只有學習高貴典雅的古代文化,修養君子人格,懂得關愛別人,他才會活得充實而快樂,並且內心安寧、滿足。
  孔子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教過三千多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人很有名望,被後人稱之為「七十二賢」。孔子收學生不設身份限制,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志於學,孔子都樂於教誨。這就是「有教無類」。
  有一些著名的弟子,像顏回、曾子、子貢、有子、子路、冉有、子夏等等,在當時就已經有很大的成就和影響。這些弟子有的鑽研學問,有的從政,有的經商,在各個領域裡實踐老師的思想。其中許多人都有教授弟子,就這樣把孔子的思想傳播開來,漸漸形成了儒家學派。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701/picture/0701pic09885.gif
《論語》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701/picture/0701pic09884.gif
孔子像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5: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28000016KK035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