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水滸傳》是一部龐大而複雜的小說。不論其表達的思想或版本問題都相當值得探討。就思想而言,水滸傳的情節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吸納四方豪傑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之中,有自願上山者;有被貪官污吏逼上梁山者;也有受到感召而上山者。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敗的政治。直到一百零八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座次。這一階段中,梁山英雄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令人大呼痛快,有藉此發洩對政治現實不滿的意味。
後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北征遼國、剿滅田虎、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震四方。南征方臘一役,卻使梁山泊英雄七損八傷,其生存者,並未因此而獲得合理的回報,反遭奸臣所害,梁山好漢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出忠心為國的無奈。這兩個階段的作為與結局雖然大相逕庭,但是,全書所標舉的忠義思想卻未曾改變。有人認為前七十回和後五十回似乎有些矛盾,比較起前七十回的痛快,後五十回寫到受招安之後,這些好漢的作風顯得拘謹多了,但也由偏道走向正統,這也是宋江與其他三寇不同之處,並應了天書之正道。與其說他們向當朝低頭,不如說是為全大義而不得不然。因此,若以忠義思想而言,全篇一百二十回的思想應該是一致的。
1.最精采的一句話:1.沒有三兩三,豈敢上梁山.2.替天行道人將至,仗義疏財漢便來。3.恩讎不辯非豪傑,黑白分明是丈夫。
2:水滸傳的精采之處:小說的語言特色,在於明快、洗煉,無論敘述事件或刻劃人物,常常是寥寥幾筆,就達到繪聲繪色,形神畢肖的地步。在“汴京城楊志賣刀”一回中,對潑皮牛二的描寫就是這樣。書中只寫“只見遠遠地黑凜凜的一條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顛撞將來”幾句,便把牛二的凶形醉態非常形象地勾畫出來。緊跟著在牛二與楊志論刀的一段簡潔對話中,又把牛二百般刁難,撒潑耍賴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在於它的生動、準確、富有表現力。書中很多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3:水滸傳之大意:描寫一些英雄人物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如:拳打鎮關西,大鬧立臺山,風雪山 神廟,智取生辰綱,梁山泊林沖薃草,景陽勻武松打虎,雙越獄,大劫甲,楊志賣刀,七星聚養,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月夜賺關勝,雪天擒索超,兵打北京城,智取大名府,智賺玉麒麟,元夜鬧東京……等,這些充滿傳奇意味的情節,內容跌宕起伏,抑揚映帶,使人目不暇給。「水滸」的藝術,就像是一隻色彩斑瀾的畫等,繪聲繪影、追形追色,為我們塑造的藝術境界是如此引人入,讓人身臨其境,如有所見、如有所聞,讓人感受到有如一幅色調鮮明,形象生動,波瀾壯闊的民間英雄圖像。
心得:讀完書覺得書中的人物如蔡京、高俅、童貫這些欺上瞞下的貪官和張都監、西門慶這一類魚肉小民的酷吏,仗勢欺人的惡棍門生……等,都是在每個朝代都有的,但更重要的是英雄們所受、所見的苦難,也正是善良百姓們的苦難,所以當讀到好漢們對這些酷束、惡棍的反抗及掃蕩時,真是讓人有人快人心的感覺。
4:看完水滸傳的感想
描寫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官府腐敗,陷害好人,弄得民不聊生。有許多正直善良的人被逼迫為寇;為了改變社會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在山東省的梁山泊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漢。開始了一齣和官府對立的驚險好戲。
在梁山泊好漢上,每一個都投注了一般百姓希望戰勝惡勢力的心理。他們替人們說了許多人們不敢說的話,他們也做了許多人們不敢做的事,這其中是有他們的理想還有積極的意義。他們所希望的,也就是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一個美好的明天。
既然梁山泊裡面這群官府眼中強盜,被一般人稱為是「好漢」,看成是「英雄」,可見這些人落草為寇,絕對不只是打家劫舍,他們就像是西方的俠盜羅賓漢一樣,是在社會正義不存的情況下,逼不得已才夥結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走上反抗的道路,所以他們的行為感動人心。對公理和正義的追求,原本就是人們心中永不止息的嚮往,水滸傳在這點恰好發揮了一部文學作品的力量,安慰了人們心靈,也激勵了人們要勇於追求,勇於突破。
2012-01-27 18:32:16 補充:
故事描寫了梁山一百零八人從他們被逼上梁山、到壯大、造反到最後接受招安的全過程。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世,他們講究忠義,劫富濟貧,對抗貪官。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沖、李逵、等人的鮮明形象,也反映宋代的政治與社會狀況。
本書主要介紹:[忠、義]
[忠] 除忠於國外,對親人,朋友盡心盡力。如 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
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 為朋友赴湯蹈火;為對抗貪官除暴安良而出生入死。故事中李逵生性魯莽暴躁,但路見不平,會拔刀相助,令受欺壓者得到幫助。
如將[忠,義.]作為個人守則,社會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