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宋代火器的發展狀況。
北宋時,雖然已經有了熱兵器,但當時的熱兵器大體分為三類,一是縱火兵器,如:「鐵嘴火鷂」、「竹火鷂」。這類的兵器是在內部填裝火藥,再以火箭射之,使火藥燃燒,擴大縱火面積,以燒傷敵人。再是砲拋兵器,如:「毒藥煙毬」、「蒺藜火毬」。這是由投石機拋設的炸彈,前者內填毒藥,後者內裝蒺藜,在炸藥爆開後,蒺藜四散以殺傷敵人。三者是在長槍、長矛前加掛噴火筒,在接戰前點燃,以噴火燒殺敵人,火藥用盡後,才以長槍、長矛等冷兵器應敵,這稱為「飛火槍」。
這三類兵器,與現在我們認知的火槍差距甚遠,這些熱兵器充其量只是具有燃燒、爆炸與巨響的兵器,使用上極受限制。以第一類的兵器來說,這類的兵器對於機動性高的騎兵來說,成效極差,因為拋擲這類兵器後,再以火箭射之使之燃燒,這段期間,敵騎早已逼近或遠遁,根本難以殺傷敵人。而第二類兵器必須用投石機拋射,不但機動性差,又不合於野戰。至於第三類兵器,有效範圍已至近身,雖然一時可以噴火禦敵,但當火藥用盡時,還是得靠傳統的長槍應敵,對於殺敵效果有限,更何況女真騎兵與蒙古騎兵素以騎射為其長處,而少以衝鋒與步兵對決,顯然這三類火器根本派不上用場。
不過,到了南宋初期,中國才發明初類似於近代的火槍──「突火槍」,只是其槍管以竹管製成(以金屬為槍管,一直到元代中期才出現),可想而知,這類沒有膛線的槍,不但準確度極低,而且其槍管的耐受度差,恐怕打沒幾發就得與敵人拼白刃。若以歷史上火槍的發展來看,火槍能壓制騎兵的衝鋒,是要到後膛槍械出現以後的事,而徹底將騎兵淘汰,則是機關槍出現所造成。一直到拿破崙時代,步兵間的對陣也大約在兩至三輪射擊、裝填之後,便必須以刺刀拼搏,而對騎兵射擊,其次數自然更少。因此,縱然北宋軍隊已全面配備拿破崙時代的步槍,恐怕也未必能有效打敗騎兵的襲擾(相對於步槍的射擊,拿破崙時代的步槍,其刺刀的殺傷能力,恐怕更勝開槍射擊)。
除了宋代火器發展的問題外,宋代的軍制也讓其火器在配給至軍隊運用上,有很大的困擾。
其一是,宋代兵將分離,將領不一定習曉兵事(如韓琦、范仲淹等人,就是以文人身份統兵),而將領更不了解這些兵器在實戰上能發揮怎樣的作用,於是在行軍布陣上,往往不能發揮這些兵器的威力。
其二是,宋代武器生產雖然有完善的組織與系統,但這些兵器平時多存於倉庫,臨到戰時才會配發到部隊,自然這些將領、士兵拿到這些不明用途的武器,根本就不可能被運用或妥善運用。甚至有時戰爭緊急時,這些武器還來不及配發到部隊,戰爭就結束了。
其三則是,宋代強幹弱枝的政策,使得地方廂軍沒有戰力,而所有征戰只能靠中央的禁軍來進行,但宋代由於冗兵過多,禁軍本身的戰力也十分有限,加上重文輕武的影響(從軍者比照犯人要在身上刺字、同級別的武官與文官,在朝班中,武官一律低於文官),也使有能力的人不願意為將,這也是宋代將才甚少的原因。
以上三個因素,不但弱化了軍隊本身以外,也讓這些武器在現實面上不能被有效運用,因此縱然宋代有了超時代的兵器,恐怕在這些問題沒解決的前題下,根本不可能讓軍隊發揮十足的戰力。
2012-01-27 05:44:45 補充:
水滸傳轟天雷凌振所使用的那類兵器,一直到1332年(元代晚期)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