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八國聯軍(1900年)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q/62q01/62q0101.htm
慈禧太后因外國反對其廢黜光緒帝,對洋人極為憤恨,欲利用義和團作為排除外國勢力的工具,便召團民入京,稱之為「義民」。於是,義和團的勢力得以在北京、天津一帶廣為發展。並展開燒教堂、殺教士、拆電線、毀鐵路等「排外」活動。各國駐京使節紛紛致電本國政府,要求出兵干涉。1900年,英、美、德、日、俄、法、意、奧等八國組成聯軍,進攻大沽炮台。慈禧太后遂向外國宣戰,並且下令義和團圍攻外國使館。戰事爆發後,聯軍相繼攻陷天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倉皇逃往西安。當時聯軍紀律敗壞,在北京到處燒殺淫掠,使中國的老百姓和珍貴文物圖籍遭到空前的浩劫。
《辛丑條約》的簽訂,對當時和後來的中國,有著重大的影響。由於賠款數目鉅大,連利息近十億兩,使國計民生陷入絕境。拆毀大沽炮台,准許列強在北京及其附近要塞駐軍,更使京師重地無國防可言。同時,在八國聯軍之役進行之際,東南各省長官竟不顧朝廷,擅自與洋人講和,即所謂「東南互保」。這更促使地方權勢日增,埋下將來軍閥割據的禍根。
清廷經過八國聯軍之役,完全屈服於列強的威勢之下,民族自尊心盡喪,逐漸由排外轉為懼外、媚外。另一方面,民眾充分認識到滿清的腐敗無能,使革命運動得到更廣泛的支持。此外,清廷為挽救垂危的統治,遂有晚清改革及立憲運動的產生。
2. 甲午戰爭(1894年)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m/62m01/62m0101.htm
1894年(歲次甲午),朝鮮發生東學黨起事,請求清廷出兵援助,日本乘機派大軍赴朝。待到事件平定,日本卻拒不退兵,並不宣而戰,轟沉清朝的運兵船艦,導致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清廷因事先全無作戰準備,在平壤陸戰及黃海海戰中連遭慘敗,不得已退守本國境內。日本軍隊乘勝渡過鴨綠江,侵佔中國的許多城鎮。不久又襲擊威海衛,使洋務派長期經營的北洋艦隊毀於一旦,於是清廷被逼屈膝求和。
1895年,清廷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中日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根據該約,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予日本,開放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以及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等。
甲午戰爭後,清廷為償還《馬關條約》的鉅額賠款,向列強大舉借債。日本獲准在中國設立工廠,自此列強紛紛效法,直接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製成產品後又在中國銷售,嚴重打擊中國正在萌芽的本土工業。中華民族危機更加深重了。另外,中國在甲午戰爭的慘敗,亦正式揭開了以後五十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其對中國的侵略較其他西方國家更兇、更狠、更殘酷。
3. 中法戰爭(1885年)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anlo1/3/1.htm
越南原稱安南,為清的藩屬,在英法聯軍後,法軍屢次侵略越南,向越南伸張自己的勢力,並逐漸向越南北部向越南北部纏時蠶食,進而覬覦中國的雲南等地方,活動於中越一帶的黑旗軍首領率眾一起攻打法國,打死打傷法軍數百人又擊斃法國統領安鄴,後來法國又再次攻打南北部,黑旗軍又打死法軍司令李維業,殺敵兩百餘人,黑旗軍與清軍出兵助越,駐守越南北部。同年十二月,法軍在越南山西省向黑旗軍和清軍的駐地進攻,因此中法越南戰爭再光緒十年正式爆發。清軍雖然在陸戰上贏的勝利,但海戰卻因此失利,導致福州馬尾造船廠被摧毀,台灣也因此遭到封鎖。英國也趁中法戰爭這個機會,在光緒十一年又出兵攻打緬甸,並且兼併緬甸,隔年清廷政府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最高主權。
4. 英法聯軍(1856年)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j/62j01/62j0101.htm
1856年,廣東水師在亞羅號商船搜出違禁品,又發覺該船在香港註冊的執照已過期,於是拘捕疑犯十二人,拔去船上所掛的英旗。英國藉口國旗受辱,要求道歉,並派兵艦闖入廣州示威。此舉激起粵人公憤,他們便縱火焚燬英、法等商館。英政府聞訊,決定發動新的對華戰爭。同年,法國也以傳教士在廣西被殺為藉口,聯合英國出兵侵華。
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不久,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繼而北上進兵天津。1858年,清廷被逼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允許英、法公使駐京,增開通商口岸,賠償大量款項,規定外國人可在華享有自由傳教、內河航行、協定關稅等特權。
2012-01-21 09:40:53 補充:
不久,清政府因換約問題,和英、法再起衝突。兩國聯軍連陷天津和北京,並焚燬圓明園,咸豐帝逃至熱河。1860年,清廷再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除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外,中國又增開天津為商埠,並割讓九龍半島南部等地給英國。
2012-01-21 09:40:56 補充:
英法聯軍之役是繼鴉片戰爭後列強對華的另一次武裝侵略,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大清連首都也被攻陷了,所訂條約比《南京條約》更加喪權辱國。根據與列強所訂的新約,中國不僅要大量賠款、增開商埠,而且完全喪失了司法、關稅的自主權。外國人可在中國內地自由遊歷、航行、通商、傳教和購置田地產業,其勢力伸入到窮鄉僻壤,使原有的小農經濟淪於崩潰的邊沿。此外,中國領土進一步大片喪失,其中以俄羅斯所侵佔的土地最多。中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滑。
2012-01-21 09:42:01 補充:
5. 鴉片戰爭(1840年)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h/62h01/62h0101.htm
鴉片的不斷輸入,造成中國對外貿易逆差、白銀大量外流,並嚴重損害國人健康,敗壞社會風氣。一些有見識的朝臣均力主禁絕鴉片煙,其中以林則徐最堅決,道光帝遂派他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林則徐抵廣州後,嚴令外商繳出鴉片,集中在虎門銷毀,並要求外商保證以後不再販運鴉片來華。英國商務監督義律認為此舉有損本國利益,令英商不得答應。林則徐便中止與英人貿易。
2012-01-21 09:42:10 補充:
正當鴉片問題爭持不下,又發生九龍村民林維喜被英兵打死之事,中英關係更加緊張。最後,英國政府決定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中、英之間的鴉片戰爭終於爆發。
1840年6月,英國的遠征軍抵達廣東,在封鎖中國南部沿海後,便攻打廈門,被擊退。不久,英軍繼續北上,直逼天津。清廷大為恐慌,將林則徐撤職查辦,另派琦善與英談判。琦善到廣州後,答應英國增開商埠、賠償煙價等要求。道光帝聞訊,革琦善職,雙方戰事又起。英國為擴大戰爭,派璞鼎查(香港譯砵甸乍)率艦東來,沿長江直入,逼近南京。清廷無力抵抗,只好向英軍求和。
2012-01-21 09:42:15 補充:
鴉片戰爭的失敗,使清廷被逼於1842年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根據條約,清廷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埠為通商口岸,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大量款項,並答應由雙方協定進出口貨物的關稅。後來,英國又從中國獲取了領事裁判權及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不但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而且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同時,由於中國國力衰弱的暴露,列強便接踵而來,紛紛向清廷索取權益,揭開了近代史上列強侵略中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