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調查是否弱智?
問人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 這條問題真的很滑稽
就像問你是人類還是男人, 那相信有一半人也會無奈地亂選一個答案
這種調查根本無聊幼稚, 就像小學雞開投票, 選擇只有非常贊同和部分贊同兩個選擇
港大作為一間學術機構, 竟然能做出這樣無知的調查
讀統計學的半點皮毛也知道, 問卷的選擇如果不是相斥的, 就必須要允許多選
實在令人非常質疑這間大學的水平, 是否連幼稚園也不如?
附上浸大的調查結果
就能說明港大調查是何等之膠
【明報專訊】浸大「傳理調查」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先後做特首民調,但兩次問卷題目有所不同,1月的問卷中新增3條獨立的身分認同問題,發現近九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另有97%人認為自己同樣是香港人。繼港大民調風波 1月加問題
港大民意調查上月底的同類調查,由於問卷設計要求受訪市民回答時,只可從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或唔知、難講中選擇一個答案,因此結果與浸大的調查有明顯差異,港大民調顯示有38%人答稱自己是香港人,另有17%人自稱是中國人,是12年來新低,43%人認為同時是中國人和香港人。問卷的設計曾引起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質疑,惹來一番風波。
據了解,傳理調查總監趙心樹對研究身分認同有興趣,所以在1月的民調中加入新問題,「順便」收集相關數據。浸大「傳理調查」今年新增的3條問題,依次問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否中國人?」、「認為自己是否香港人?」、「認為自己有無其他國家或地區身分?」,受訪者在各題只可選答「係」或「唔係」,但不可答「唔知」。在1005受訪者中,有89.8%人自認中國人、97.3%自認香港人,另有6.6%人自認有其他身分。
回答 (4)
✔ 最佳答案
雖然對發問者的其他發問和其解答他人問題的作答觀點有甚大的分歧,但以事論事,這次港大設計的調查甚有問題。鍾庭耀『稱社會應放眼民調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的影響,又指「一國兩制」實行十多年後有所退步……期望以研討會就這問題集思廣益』,只是迴避設計有問題而已。
參考: 雖然是學者,但太過閉門造車和政治不敏感了,可惜!
大紀元時報早幾天登了兩幅相 ,
比較有民主和無民主的分別 ,震撼人心 ,
大陸 : 民衆上訪 , 跪地求官爺主持公義。
台灣 : 官員上街 , 懇求民衆賜己一張選票。
相比兩地 , 傻瓜才做大陸人 !
2012-01-21 16:43:15 補充:
你在外國告訴人自己是中國人 , 人們會聯想你們無人權 , 國家很殘暴 ,
你在外國告訴人自己是香港人 , 人們會聯想你們很富有 , 性命較寶貴 ,
一九九七前香港人看不起大陸人 , 台灣人 , 當然不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
香港七十年代經濟起飛 , 認同自己是華人 , 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大陸人) 。
2012-01-21 17:11:42 補充:
如果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多於香港人 , 即是香港再無存在價值 ,
那麼香港祗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中國其中一個地區 , 沒有自我存在的獨特性。
中國政府會喜歡香港百份百被吞併 , 作為香港人我會感到哀悼和悲傷。
香港人原本是名牌 , 現在輪落至變成大陸牌 ? 懷念香港人的優越感 !
林瑞芳:郝部長,你太不了解香港人郝部長:
早前閣下召開記者招待會,批評鍾庭耀的民意調查把「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讓受訪者選擇其一,做法「不科學」及「不合邏輯」。其實,香港許多院校的研究團隊也進行過類似的身分認同調查,也有把「香港人」與「中國人」在問卷中並列。我和我的同事早在回歸以前就已經對香港的青少年進行過有關的研究。回歸10年後,也曾做過跟進的工作。我們在問卷中,邀請青少年從4個選擇中揀選一個最能描述他們的社會身分。這4個身分為:
(一)香港人;
(二)香港人,其次才是中國人;
(三)中國人,其次才是香港人;
(四)中國人。
在1996年,只有26%的香港青少年選擇第三或第四個身分。到了2006年,百分比升至32%。身分認同不是子虛烏有的東西,而是緊貼時局變遷的心理認知。此外,這種認知與社群間的觀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前後10年的兩次調查中,我們均發現愈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青少年,對中國和內地人愈具親善的態度;反之,愈是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青少年,對中國和內地人愈不信任。這些結果顯示身分認同並非無聊的概念。虛構難造的概念不會跟隨時局變化,也不會對社群間的觀感有如此明晰的預測力。
研究並非「不科學」及「不合邏輯」
郝部長認為身分認同的提問「不科學」及「不合邏輯」,我是可以理解的。在1996年,我們的研究團隊同時在香港和內地五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收集數據。我們也向中國內地的青少年提出相同的身分認同問題,但是把「香港人」的選擇換成是「北京人」或是「上海人」等。結果顯示90%的內地青少年選擇第三或第四個身分,即是認同「中國人」的身分多於「當地人」的身分。此外,無論他們選擇哪個身分,均與他們對不同社群的觀感毫無關係。這一點與香港青少年的情剛好相反。對於中國內地的青少年,「中國人」和「當地人」的區分根本毫無意義。郝部長在中國內地長大,難怪會覺得身分認同的提問「不科學」及「不合邏輯」。但對中國內地人無意義的概念,對香港人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提升社群關係、建立國民身分,以至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社會工程上,我們不能不研究身分認同的問題。
整合民心的力量
過去我們的研究團隊也曾探討過如何提升香港青少年對中國內地人的觀感。我們曾進行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讓香港青少年覺得自己和中國內地人有共同奮鬥的目標。整合民心的力量不是強權威嚇,也不是經濟利誘,而是大家都認同的目標或價值取向。郝部長這一次以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的身分,高調召開記者招待會,點名指摘一個學者的研究,實在是太不了解香港人。在中國內地,如果黨要指揮高等院校的行政、人事、教學和研究,不足為怪,但在香港,干預學術的行徑萬萬使不得。郝部長來港多年,應該知道學術自由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如果有中國內地官員意圖或正在掏空這些核心價值,只會把香港人拒之千里之外,迫使他們心生疏離,難以「中國人」的身分而自豪。
近日有評論認為閣下批評的目標並非身分認同的研究,而是鍾庭耀所籌備的特首選舉電子投票。假如屬實,郝部長真是錯用了方法。在中國內地,有些官員在整治反對者時,指桑罵槐,聲東擊西。例如不滿意某人的政治立場,卻在其經濟活動或私人生活上羅織罪名。這種「曲折」的處事方式不文明,與香港人所追求的公義價值大相逕庭,難免受香港人睥睨。
對香港和中國的信心
我寫這封公開信,除了是出於對香港和中國的愛護外,更出於對香港和中國的信心。回歸以來,香港雖然偶有侵蝕核心價值的現象,但總體而言,香港仍然是一個有言論自由的地方,我不害怕日後受整治。再者,中國內地官員中不乏肯思考、肯改進的一群。最近廣東烏坎村的事件就是一例。新年伊始,我祝願祖國文明富強,所有中國人都能以共同建立的民主和公義的家園而自豪。
林瑞芳謹啟
作者是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港大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四成市民認同自己嘅身份係「香港人」,只有兩成自認「中國人」。調查又發現,如果以零至一百分嘅「身份認同指數」計算,香港市民對「香港人」嘅感覺最強,然後依照次序係「亞洲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世界公民」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點解認同「香港人」嘅比率咁高,而自認「中國人」又咁低嘅呢?要回答呢一條問題,功夫茶想先同大家分享一則小故事,相當發人深省o架。前幾日喎,紅磡國際郵件中心對開海面發現長髮女浮屍,年紀大約三十至三十五歲,聽講樣貌娟好。最奇特嘅係,消防蛙人將屍體撈上岸檢查,發現事主左手掌心用黑筆寫上「做不成香港人,但願做香港的鬼」,懷疑係臨終遺言。女死者到底因乜事幹自尋短見,功夫茶唔係大偵探又唔係生神仙,當然無從稽考,有待相關單位揭開謎團。之不過咁,既然遺言係「但願做香港的鬼」,當中就大有玄機嘞。死者會唔會係內地同胞?會唔會係「來生不做中國人」嘅忠實信徒?你知啦,幾年前有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六成內地同胞選擇來生不做中國人,後來仲有人寫咗一本同名嘅暢銷書。好嘞,小故事講完,講番認同「香港人」遠遠多過「中國人」呢一條問題。答案其實呼之欲出,中國人形象確係太差。中國人形象之差,簡直舉世嘩然,罪魁禍首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係黑心食品,第二類係白色恐怖。黑心食品五花八門無處不在,乜鬼嘢毒奶粉,乜鬼嘢坑渠油,乜鬼嘢瘦肉精,罄竹難書。北京有一位小妹妹,只不過食咗街邊炸雞之嘛,居然劇毒攻心小命不保。亦即係話,中國人道德淪喪到不惜為咗謀財而害命。至於白色恐怖,呢家嘢又係令人悲憤莫名。維權人士只不過發表幾篇文章之嘛,居然構成一大座以言入罪嘅文字獄,罪名係極之誇張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你係毒奶粉受害家長想討回公道咩?對唔住,你犯咗尋釁滋事罪。所以咯喎,真係難怪市民認同「香港人」遠遠多過「中國人」,正如冇人會願意認賊作父,姓秦嘅人從來唔會認秦檜係祖先。寧做香港鬼,不做中國人,一講到民族大義好似好沉重,一個唔覺意仲要隨時被失蹤。不如咁啦,等功夫茶同大家講一個笑話輕鬆一下。如果伊甸園嘅亞當同夏娃係中國人,就唔會忤逆上帝旨意,受到蛇嘅誘惑去食禁果。點解呢?因為佢哋會先食咗嗰條蛇。
參考: 寧做香港鬼 不做中國人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29: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20000051KK000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