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打毬》語譯

2012-01-19 1:43 am
「太宗常禦一本無「禦」字。安福門,謂侍臣曰:「聞西蕃人好為打毬,比亦令習,曾一度觀之。昨昇仙樓有羣胡街裏打毬,欲令朕見。此胡疑朕愛此,騁為之。以此思量,帝王舉動,豈宜容易,朕已焚此毬以自誡。」景龍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於梨園亭子賜觀打毬。吐蕃贊咄奏言:「臣部曲有善毬者,請與漢敵。」上令仗內試之,決數都,吐蕃皆勝。時玄宗為臨淄王,中宗又令與嗣虢王邕、駙馬楊慎交、武延秀等四人,敵吐蕃十人。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吐蕃功不獲施,其都滿贊咄猶此僕射也。中宗甚悅,賜強明絹數百段,學士沈佺期、武平一等皆獻詩。開元、天寶中,玄宗數禦樓觀打毬為事。能者左縈右拂,盤旋宛轉,殊可觀。然馬或奔逸,時致傷斃。」



請將以上的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話!!!!

回答 (2)

2012-01-23 7:59 am
✔ 最佳答案
卡卡,您好!您的問題解答如下: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打毬》(卷六)節錄翻譯(從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如下:
「太宗曾經到臨(另一版本沒有寫「到臨(即「御」字)」)到安福門,對身邊的侍臣說:『聽說吐蕃人善長打馬球,近來也命人練習,曾經去看過一次練習。過往在昇仙樓的街道上,曾有過很多的胡人在打馬球,想要朕去看。這些胡人猜想朕喜愛馬球,所以才會在那裡施展出來。以這樣來想,帝王的一舉一動,怎麼可以隨隨便便的,朕已燒掉這馬球作為對自己的警誡。』
景龍年間,吐蕃遣使者迎接金城公主,中宗在梨園亭子賜觀賞打馬球。吐蕃使臣贊咄上奏說:「臣的部下有善長打馬球的,請讓他們與唐的比試。」皇帝便命在仗內(或「比賽中」)和他們比試,比試了數場,都是吐蕃那邊勝。當時玄宗是臨淄王,中宗又命他與嗣虢王李邕、駙馬楊慎交、武延秀等合共四人,與吐蕃的十人對壘。玄宗東西驅騁猛衝,猶如風迴電閃,沒有人能夠阻擋,吐蕃那邊再也不能施展他們的球技。中宗非常高興,賜了四人優質而明亮的絹數百段,學士沈佺期、武平一等人都為這事而獻上了詩。
開元、天寶年間,玄宗數次到臨觀看打馬球。球技高的只是左纏右撣,輕易就能擊敗對手,他們前後周旋轉動,實在是值得看。然而,馬匹或許會奔逃,有時會導致傷亡。」

另附原文註釋如下: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常:同「嘗」,指曾經。禦:原文當作「御」,指(皇帝)駕臨。安福門:唐時長安皇城西面偏北門。西蕃人:指吐蕃人。打毬:即擊鞠(也稱擊毬),也即是古代的馬球。比:指最近、近來。昨:指以往、過往。朕:皇帝對自己的自稱。疑:指猜度、估計。騁:指施展、發揮。舉動:指行為。容易:指隨便。中宗:指唐中宗李顯。部曲:指部屬、部下。漢:指唐室。敵:原指抵住、抵擋,引申為比試。仗內:未能找到「仗內」是甚麼地方,也未知是否指戰陣裡(即比賽中),請恕我才淺和愚魯。都:依原文之意,當指回合或場之類之意,但未能找到實際所指,請恕我才淺。嗣虢王:「嗣王」位在親王下,郡王上(「嗣」指承襲)。玄宗:指唐玄宗李隆基。突:指猛衝。回:同「迴」。電激:指閃電。所向無前:指所到之處,沒有人能夠阻擋。強明:強:指優越的。明:指光亮的。(不是「強明」一般所指強幹精明之意)樓:原文當作「接」,指接近。左縈右拂:左纏繞,右拂拭(撣)。喻輕而易舉的制伏對手。盤旋宛轉:盤旋:指周旋進退。宛轉:指身體轉動,翻來覆去。殊:指實在是。奔逸:指奔逃。
(原文不知道和不確定解釋的字詞皆查自網上)
(原文可以參閱這裡)
(原文的「其都滿贊咄猶此僕射也」實在想不到也找不到怎樣翻譯(以及上述的「仗內」也是),而且全文也翻譯得不好,且不盡貼近原文原意,限於才淺和愚魯,請多多包涵)


**希望能夠對您有幫助**
**上述解答雖係網上,但還請尊重本人,不要予以抄襲和拷貝**

2012-01-23 13:24:13 補充:
請各位留意,樓上的答案只是提供了一些關於「打毬」的資料,並沒有問題所問的語譯文章,這已屬於答非所問了。
參考: 苗克阿肯
2012-01-19 2:51 am
擊鞠(古代馬球)亦稱打毬或擊毬,起源年代不詳,在唐代盛行,唐朝首都長安設有寬大的球場,唐玄宗、唐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比賽雙方各為10人,遊戲者必須乘坐於馬上以球杆擊球,以擊球入門來得分。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收錄日期: 2021-04-20 22:12: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18000051KK005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