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大陸東南沿海 為何不放棄金馬 可是卻要放棄大陳島和海

2012-01-14 7:59 pm
蔣介石在大陸東南沿海 為何不放棄金馬 可是卻要放棄大陳島和海南島

回答 (6)

2012-01-14 11:44 pm
✔ 最佳答案
放棄大陳的根本原因在於大陳群島距離臺灣過遠,且在中華民國空軍所能支援的範圍之外,一但有事,臺灣的援軍根本來不及抵達。而當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海上實力對比,已不如1950年代前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近海的海上武力逐漸整建起來,也讓中華民國維繫、運補大陳更行困難,這正是此前放棄舟山群島的原因。
其次是因為東山、南日等島先後為解放軍攻克,這也說明了解放軍在登島作戰能力上,已大有進步。大陳等島既然難以維持到援軍自臺灣抵達,在維持這個基地上又十分困難,顯然大陳已成了「死地」,自然以保持有生戰力的原則來看,將駐守大陳地區的軍隊撤出,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至於海南島情況則不同。海南島國軍確實有意圖去保有,但保衛海南有四大難點。第一是海南島距雷州半島太近,瓊州海峽太短且淺,對於登陸方來說,並不具有太多阻礙(昔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就是橫渡瓊州海峽,打倒盤踞海南的粵軍鄧本殷),這也是為何解放軍四波偷渡全部得手的原因;其二是解放軍此前在登步、金門遭受慘敗的影響,使他們了解到登陸作戰不是一般陸戰可比擬的,因此在對海南作戰前的事前準備,更為謹慎與注重;其三,海南島上除了國軍以外,解放軍在島上也存有其游擊武力(瓊崖縱隊),因此當解放軍先頭部隊偷渡上陸,並奪取灘頭陣地後,瓊崖縱隊便開始進行策應行動,自黎母嶺山地向國軍控制的區域發動襲擾,迫使國軍兩面受敵,也牽制了國軍的調度,因而提供了使解放軍主力部隊登陸的良機。最後一點,則是國軍本身的問題,當時在瓊的國軍部隊幾乎全是重建或廣東戰役殘餘的部隊,不論在裝備、訓練上都相對虛弱,因此面對方在兩廣獲得勝利的解放軍,便相形見絀。於是在這些原因的交相作用之下,國軍最終在無力抵抗解放軍的攻擊下,只好盡量搶運殘存部隊脫離海南島。

2012-01-14 15:49:50 補充:
相對於舟山、大陳,金門、馬祖離台灣較近,且在海空軍可支援的範圍內,且金門、馬祖分別控扼福州與廈門兩大城市,既可以在非戰時,監視福建方面的海運,同時也可對解放軍的進攻預作準備。再者,蔣介石未曾忘情反攻大陸,而金門與馬祖也能成為其反攻基地的跳板,因此縱然美國明言金、馬不在協防範圍內,蔣介石仍力主保住金、馬。
2012-01-15 11:46 pm
最好的原因也是最好的解答就是當時戰鬥機飛不到那麼遠!陸軍沒有空防等於無防!而且補給困難沒有堅守其必要!是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向蔣建議的!(前國防部長俞大維自傳)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雖然撤退但蔣介石仍退守東沙和太平兩島,蔣介石會想要佔領這兩個島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我個人認為與戰略無關,那就是依照中華民國成立時我國領海往南是有到曾母暗沙群島!所以這兩個島也意味中華民國在南海主權還是存在的!

至於為何堅守金馬,以大大的智慧應該很容易想的通!雖說當時之環境中共海軍尚未成熟,但沒有金馬那麼台灣海峽中共便可長驅直入暢行無阻!可以說欲拿台灣必先取金馬!否則老共很容易被包抄夾擊!當然以現在來說金馬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如果說澎湖是台灣的第一線,那麼金馬就是台灣的最前線!

參考: 自己
2012-01-15 6:03 pm
補給線太長,但最重要是美國要我國放棄,否則無法提供保護,以當時的情況,無法不依靠美國,其實美國還希望我國放棄金門,馬祖,是蔣介石堅持及一些原因財保住.

2012-01-15 10:04:27 補充:
"財"應是"才"
2012-01-15 8:24 am
應該說一江山,大陳島是在美國勸說時候他才放棄的,當時美國答應說若是共軍進犯金馬,將予以保護。但當共軍持續進犯金馬時,美方又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但蔣堅決不肯,後來共方也意識到若中華民國也失去了金馬,就真正和大陸分隔兩地了,所以共方也減緩對金馬的進犯,甚至行成單打雙不打的奇像(一三五象徵性開火、二四六停火)
參考: 歷史老師
2012-01-15 3:20 am
蔣介石最後的基地叫:台灣島

經過兩次大戰戰敗之後
國民黨軍已經失去大部分的軍事實力
雖然還是擁有大量部隊但是都只是臨時抓來的軍夫不算是軍人
數量上好聽但是沒有實力

大陳島、海南島距離台灣過遠
如果不割捨
無論是攻擊力、防衛都容易遭受到瓜分

228砲戰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2012-01-14 8:13 pm
http://big5.huaxia.com/zk/zkwz/00205913.html
為了建立攻打台灣的前進基地,削弱國民黨軍隊的實力,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佔據的浙江沿海島嶼,主要是向大陳群島發起軍事進攻。大陳群島由大陳、下大陳、一江山等島嶼組成,其中的大陳島是國民黨軍隊在浙江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而一江山島位於大陳島西北10公里處,是大陳島的週邊重要據點。當時,據守大陳群島的國民黨軍隊約有二萬三千多人。早在1950年6月,大陳島附近海域發生過激戰,我軍受挫。1953年7月以後,我海、空軍部隊因北韓戰爭結束而大批南移。蔣介石還曾乘“峨嵋”艦,親自到大陳島視察、督戰。
1954年,海戰升級。同年5月16日,國民黨軍1艘驅逐艦被擊中。次日,雙方再度發生激戰,彼此均損失嚴重。5月28日,兩軍在大陳島以北頭門島交戰。7月6日的海戰,國民黨軍“106”軍艦受重傷。11月14日,國民黨軍王牌“太平號”軍艦被擊沉,解放軍還攻佔大陳島周圍的鯁門、頭門、田岙等島嶼。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解放軍華東軍區以1個步兵師、137艘各型艦艇、22個航空兵大隊,對大陳群島中的一江山島發起進攻。當天下午2時,在海、空軍的聯合掩護下,解放軍陸軍部隊開始向一江山島強行登陸,下午5時30分佔領全島。此次戰役是解放軍三軍部隊首次對近海島嶼的國軍發動的聯合作戰。2月13日,解放軍全部控制大陳群島。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phtv.ifeng.com/special/jiefanghainan/detail_2010_04/30/1475547_0.shtml
蔣介石放棄海南島是迫不得已的。海南島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價值。據有海南,一可策應大陸的國民黨殘余分子,為將來重返大陸之跳板;二可控制南海,從海上封鎖大陸;三可在海上與臺、澎形成“犄角”之勢,遙相呼應。因此,早在退據台灣之前,蔣介石即加緊經營海南,成立了以薛岳為總司令的海南防衛總部,下轄3個軍共6萬人,積極在瓊州海峽沿岸構築防禦工事,儲運戰備物資,並大規模“清剿”島上的中共遊擊隊,海南防務暫時得到強化。對此,蔣介石于1950年1月21日致電薛岳,予以嘉勉:
薛總司令:海南防務,賴兄指導適宜,已日益堅強,備念辛勞,至深佩慰。今後尤望奮勵肅清內匪,鞏固反共基地是盼。
此前,蔣介石還曾計劃將自青島南撤廣東的劉安祺部運駐海南,加強防守力量。只是尚未行動,即被人民解放軍圍殲于廣東陽江一帶。2月底,蔣介石判斷戰局繼續不利,已經有收縮戰線的設想,開始考慮“海南撤防之實施程式”。但他當時左右為難:“瓊州放棄主張,粵人必加反對,桂系更將從事挑撥,然為根本之圖,無論財力兵力若非舍瓊州,則不能保臺,兩者不能兼全,只可斷臂以求生耳。”《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50年2月27日。果然,他的設想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尤其是國民黨內廣東籍的軍官因地緣關係,堅決不肯撤退。蔣介石因剛剛“復職”,顧忌“如果粵將領不願撤守時,必為桂系所乘挑撥”,一度產生了猶豫。《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50年3月6日。3月底,國民黨軍隊被趕出西昌,其在大陸的據點盡失。蔣介石下定了“集中一切兵力,保衛台灣基地”的決心,要從海南撤退,在解放軍進攻時,不再死打硬拼。
自2月中旬始,海南島國民黨守軍處境越來越糟。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所部第15兵團,在積極進行渡海作戰練習的同時,先以小股部隊分批偷渡海峽,突破國民黨軍防線,與島上游擊隊會合,積蓄力量,準備日後與強攻部隊裏應外合,聚殲國民黨軍。至4月15日已先後有10余支部隊近萬人偷渡成功。4月18日,人民解放軍發起解放海南島戰役,登陸部隊萬船競發,強渡海峽,迅速突破國民黨軍海防工事,向縱深發展,至4月22日已進至距海口10余公里地區。薛岳不得不將其指揮部從海口撤至榆林。
在海南作戰過程中,國民黨內部的矛盾再次顯露出來。守衛海南的主將薛岳自恃“能戰”,不肯輕易撤兵,並不斷向台灣方面發佈“捷報”,甚至在4月22日已經被解放軍趕出海口前,仍謊報戰績,等蔣介石知道實情,為時已晚:“本日海南戰況突變,據報薛岳已離海口而遷榆林,可知昨晚中央社戰報完全誑妄虛偽,實令今後宣傳無法取信,可恥之至。”《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50年4月22日。而薛岳則認為海南戰敗的主要原因是蔣介石有私心。他公開對美聯社發表談話,稱蔣介石妒忌他,害怕粵籍將領“坐大”,“而不惜犧牲瓊島”。這令蔣介石十分憤怒,大罵薛岳“忘恩負義,為掩飾其平身罪惡而不惜污辱國家與領袖,此人之背謬乃為白崇禧之第二也”《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50年4月25日。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51: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14000016KK024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