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是恨,不是愁,
重點在最後一句,「恨不嫁與東家王」。
前面寫這麼多句都是在襯托加重那個 「恨」。
自古多情空餘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跟沒有恨事的人談恨,是對牛彈琴,
跟心中有恨的人談恨,何苦再談。
=======================參考資料:
http://www.cognitiohk.edu.hk/chilit/Poems/Han%20Wei%20Shi/XiaoYan_01.htm
蕭衍《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與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1)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2)。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3)。珊瑚挂鏡爛(4)生光,平頭奴子(5)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6)。
註釋:
(1)蘭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2)鬱金蘇合香:兩種名貴的植物香料。(3)五文章:縱橫交錯的美麗花紋。(4)爛:光亮鮮麗。(5)平頭奴子:指戴平頭巾的僮僕。(6)東家王:指王昌,為東平相散騎,早卒,婦為任城王曹子文女。
王運熙﹑王國安《樂府詩集導讀》
這是一首頗有民歌風味的七言敘事之作。起首兩句「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子名莫愁」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人物。黃河距洛陽不遠,「河中之水向東流」用以起興。詩最後說「恨不嫁與東家王」,這裏即「以水望東流,比女兒心東向」(張玉谷《古詩賞析》。同時,河水東流又象徵著女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愁思。南唐李煜有名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是此意。而女子名莫愁,卻又「愁」,又為一逗。此二句以暗喻的手法輕輕點出作品的主線「愁」字。接著,詩便進入大段鋪敘。詩中並不單刀直入地挑明莫愁的「愁」。而是採用迂回環繞的方法,先從莫愁的身世說起。「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說明女主人公的聰穎﹑勤勞。「十五嫁與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嫁到盧家才一年,便生了大胖兒子,此又為封建女子「婦德」之一說。「盧家蘭室桂為梁」以下六句,竭力渲染盧家的富貴,並借以烘托莫愁的典雅美麗。莫愁的居室不僅有著馥郁沁人的桂花香,而且有名貴的鬱金香和蘇合香;莫愁的頭上佩載十二行的金釵,足下穿著花色艷麗的絲履;由珍貴的珊瑚鑲嵌的青銅挂鏡擦得閃閃發亮;僮僕侍侯在側,手提履箱,隨時恭侯女主人的吩咐。按常理說,莫愁嫁到如此富貴的人家,又有了兒子,其地位與富足應該滿意了,為什麼還要愁呢?詩的最末兩句挑明了衷曲:「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原來,莫愁應有盡有的生活中缺少的唯獨是真正的愛情。「東家王」可能與其青梅竹馬,兩人可能曾有海誓山盟,可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女子的婚嫁並不由已,她被迫和意中人分手而嫁入了豪富之家,但榮華富貴並不能改變她對戀人的純真愛情,這就是莫愁「愁」的原因所在。而這種雖富貴而其情不移的高尚品質,也正是詩篇所要歌頌的。
本詩在結構上遙相呼應,中間的大段鋪敘看來無關宏旨,實質上是為突出主題鋪平道路的。我們一路讀來,或許會以為作者是在歎羨莫愁的幸福美滿﹑稱心如意,但「恨不嫁與東家王」,這最後一句,筆鋒突轉,篇末顯志,才使我們明白莫愁在內心深處遺怨無窮,同時,也使我們對這位忠於愛情﹑品質高尚的姑娘不禁肅然起敬。詩篇採取欲露先藏的藝術構思,最後一句猶如畫龍點睛,一下子揭示了全詩的主題思想。真是神來之筆。前人對此詩倍加贊賞。稱之「雖遜漢魏樂府之古奧,而音節鏗鏘﹑風神駘宕,在爾時真逸響也」,(張玉谷《古詩賞析》)。
2012-01-21 22:52:18 補充:
如果東家王娶妻是一個 Material girl 的話,這位girl 也將會是一肚子恨。所以說,八字還真重要吶。
2012-01-23 14:10:24 補充:
果不其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