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m/63m01/63m0101.htm
日本投降及抗戰勝利
七七事變一爆發,日本宣稱可以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迅速攻陷天津、北平,然後大舉進犯上海,當地國軍血戰三個多月後撤守,但日本「三月亡華」的狂想也告破滅。不久國民政府自南京遷都至重慶。當日軍攻下南京時,屠殺了三十多萬人,這種滅絕人性的暴行,激起中國人民無比的義憤,決心抗戰到底。國軍曾取得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三萬餘人。但日本進攻的銳勢一時難以阻擋。到武漢失守,中國半壁河山盡陷敵手。
此後戰爭漸漸進入相持階段。國軍把主力退入中南、西南的山岳地帶,日本機械化兵團因而失去了平原作戰之利。同時,華中、華北出現不少抗日游擊隊,不斷襲擊日軍後方,終令日本的攻勢停止下來。不久,日本誘使國民黨元老汪精衛在南京另組偽政府,以統治淪陷區;又極力在外交上孤立中國,對華實行全面的經濟封鎖。但中國軍隊與人民仍萬眾一心,堅持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大戰期間,日、德、意締結軍事同盟,號稱「軸心國」,四處侵略,與世界人民為敵。1941年12月,日本出兵偷襲美國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此後,中國隨英、美等盟國與軸心國作戰,開始獲得一些軍援,令抗日局勢有所好轉。1945年8月,美國先後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蘇聯亦乘機派兵進入中國東北,擊潰日本的關東軍。日本見大勢已去,於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付出極沉重的代價後,終於獲得了最後勝利。據一些學者估計,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中國人民因日本侵略而死傷者,總數約三千一百萬人。
抗戰及其勝利,不但使中國收復原來被日本佔領的台灣、澎湖列島等地,而且廢除了列強近百年來和中國簽訂的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此外,中國在抗戰期間多次參與了國際會議,與同盟國共商世界和平大計。至1945年10月聯合國成立,中國與美、英、蘇、法同為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q/63q01/63q0101.htm
國共全面內戰的爆發
《雙十協定》和《停戰協定》的墨跡未乾,而國共全面內戰已經爆發。1946年6月下旬,國、共兩黨的軍隊在中原地區(湖北、河南交界)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於是長達三年有餘的全國性內戰就此開始。自居正統,軍隊仍稱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共產黨的軍隊則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解放軍」)。
國共內戰之難以避免,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國、共兩黨之建國思想與主義迥然不同。國民黨奉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傾心於歐美的「自由世界」,其政治制度理想以美、英等為藍圖。共產黨則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倒向蘇俄的「共產世界」一邊,以實現共產為其最終目標。由於主義各殊,因而北伐末期已各自分道揚鑣,後雖因民族危亡而再度合作抗日,一旦抗戰勝利,遂頓成水火之勢。
其次是雙方積怨極深。自1927年國民黨「清黨」起,國、共兩黨已進行了長達十年之內戰。國民黨以優勢之兵力對共產黨的「蘇區」實行五次圍攻,迫使共產黨勢力輾轉遷徙至陝北,損失至慘。抗戰中,迫於民族大義,兩黨雖一度合作抗日,然彼此磨擦亦時有發生。抗戰勝利後,兩黨的武裝衝突愈演愈烈,終於釀成大規模之內戰。
另外,日本一投降,國、共兩黨在受降問題上便發生嚴重對立。雙方爭奪敵軍之裝備、爭管日本撤守之地區,乃為增強己方之實力,進而消滅對方並控制全國之政權。在和談之背後,彼此均枕戈待旦,一場內戰浩劫實無可避免。
再者,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分成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世界」兩大陣營。美國對國民黨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而蘇聯亦將收繳的日本武裝接濟共產黨在東北等地的軍隊。因此,國共內戰也是二次大戰後「自由世界」和「共產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