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孫中山要發動革命

2012-01-09 5:18 am
為甚麼孫中山要發動革命?

回答 (4)

2012-01-09 5:43 am
✔ 最佳答案
中日甲午戰爭後,孫中山先生覺得腐敗的清政府連自己(指清朝)的藩屬國——日本也打不贏,真是無藥可救,於是決定革命。
孫中山早年曾受中國傳統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認識歐美世界較深,通曉粵語、英文、官話,曾經在香港華人西醫學院學習,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滿清政府改革,後因滿清政府積弱不振,於中日甲午戰爭時,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在東京合併改組為中國同盟會,擔任總理。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中國的革命領袖。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孫中山革命爆發前曾在美國收到黃興的匯款電報,而辛亥革命主要是由中國同盟會中部機關部湖北負責人居正主導下,由受革命思想啟發的新軍團體「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與同盟會會員組成的「共進會」孫葆仁主導發動起義[5][6],起義爆發後黃興由香港北上武漢相助指揮,而孫中山在起義爆發隔日於報上閱得辛亥革命之消息,並未立刻歸國而是繞遠路抵達歐洲,遊說英、美、法、德政府與四國銀行團,要求列強保持中立與終止對滿清的貸款,並且支持中國革命[7],雖未取得列強真正的支持,歸國後被多數革命者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領導人物,因此,被選為臨時大總統[8]。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發起者,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他是一位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而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稱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9]。2012-01-08 21:21:59 補充辛亥革命是清廷的腐敗無能和革命軍不懈努力鬥爭的結果。它的成功為日後中國革命的長遠發展鋪路,使中國逐漸走向民主、富強的國家。
辛亥革命創立了共和制, 建立中華民國, 亦令中國人民得到了思想開放, 言論自由, 更令中國民族工業得到發展,為日後中國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以,把辛亥革命稱為偉大的變革,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2012-01-09 18:10:03 補充: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s/62s01/62s0101.htm

2012-01-09 18:10:09 補充:
孫中山的早期革命運動


腐敗的王朝,往往會造就許多仁人志士的悲壯事跡,孫中山的革命亦不例外。


八國聯軍之役的慘敗,使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徹底暴露,許多革命分子認為非推翻其統治,無以救中國。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名文,號逸仙,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人,少年時至美國檀香山求學,接觸西方的思想;後來輾轉在香港、澳門、廣州等地讀書。他目睹清廷的腐敗和列強的侵華,遂起傾覆滿清、建立共和之偉志。1894年,孫中山與檀香山華僑創立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次年,又在香港設立該會總部。

2012-01-09 18:10:18 補充:
繼興中會之後,各種革命團體紛紛在國內外成立,從事發動民眾、組織起義的實際工作。1905年,孫中山為加強革命的力量,在日本把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合組成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其總部設於東京。該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年底,同盟會出版了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其發刊詞中,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概念,自此確立了「三民主義」的革命政綱。

2012-01-09 18:10:25 補充:
自興中會創立以來,孫中山即長期堅持推翻清朝的武裝鬥爭。在1911年10月前,他廣泛聯合華僑、會黨和新軍,籌劃、發動與領導了不下於十次的反清起義。雖然這些起義均遭挫敗,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精神,喚醒了國人的革命意識和鬥志。其中最壯烈的一次,是1911年4月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成為後來辛亥革命的先聲。這次起義由黃興領導,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擊敗,革命黨人犧牲很多。事後,收殮的遺體共七十二具(犧牲的烈士絕不止此數),合葬於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2012-01-13 2:50 am
因他要推返朝廷 佢想令自己生活能夠更好
2012-01-12 10:40 pm
孫中山早年曾受中國傳統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認識歐美世界較深,通曉粵語、英文、官話,曾經在香港華人西醫學院學習,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滿清政府改革,後因滿清政府積弱不振,於中日甲午戰爭時,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在東京合併改組為中國同盟會,擔任總理。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中國的革命領袖。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孫中山革命爆發前曾在美國收到黃興的匯款電報,而辛亥革命主要是由中國同盟會中部機關部湖北負責人居正主導下,由受革命思想啟發的新軍團體「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與同盟會會員組成的「共進會」孫葆仁主導發動起義[5][6],起義爆發後黃興由香港北上武漢相助指揮,而孫中山在起義爆發隔日於報上閱得辛亥革命之消息,並未立刻歸國而是繞遠路抵達歐洲,遊說英、美、法、德政府與四國銀行團,要求列強保持中立與終止對滿清的貸款,並且支持中國革命[7],雖未取得列強真正的支持,歸國後被多數革命者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領導人物,因此,被選為臨時大總統[8]。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發起者,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他是一位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而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稱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9]。2012-01-08 21:21:59 補充辛亥革命是清廷的腐敗無能和革命軍不懈努力鬥爭的結果。它的成功為日後中國革命的長遠發展鋪路,使中國逐漸走向民主、富強的國家。
辛亥革命創立了共和制, 建立中華民國, 亦令中國人民得到了思想開放, 言論自由, 更令中國民族工業得到發展,為日後中國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以,把辛亥革命稱為偉大的變革,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2012-01-09 11:12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s/62s01/62s0101.htm
孫中山的早期革命運動
腐敗的王朝,往往會造就許多仁人志士的悲壯事跡,孫中山的革命亦不例外。
八國聯軍之役的慘敗,使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徹底暴露,許多革命分子認為非推翻其統治,無以救中國。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名文,號逸仙,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人,少年時至美國檀香山求學,接觸西方的思想;後來輾轉在香港、澳門、廣州等地讀書。他目睹清廷的腐敗和列強的侵華,遂起傾覆滿清、建立共和之偉志。1894年,孫中山與檀香山華僑創立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次年,又在香港設立該會總部。
繼興中會之後,各種革命團體紛紛在國內外成立,從事發動民眾、組織起義的實際工作。1905年,孫中山為加強革命的力量,在日本把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合組成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其總部設於東京。該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年底,同盟會出版了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其發刊詞中,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概念,自此確立了「三民主義」的革命政綱。
自興中會創立以來,孫中山即長期堅持推翻清朝的武裝鬥爭。在1911年10月前,他廣泛聯合華僑、會黨和新軍,籌劃、發動與領導了不下於十次的反清起義。雖然這些起義均遭挫敗,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精神,喚醒了國人的革命意識和鬥志。其中最壯烈的一次,是1911年4月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成為後來辛亥革命的先聲。這次起義由黃興領導,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擊敗,革命黨人犧牲很多。事後,收殮的遺體共七十二具(犧牲的烈士絕不止此數),合葬於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27: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08000051KK012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