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當時項羽實力最強,自稱西楚霸王,進行分封,沒有人敢反對。分封當然粗不公平,劉邦先入關,卻被封到巴蜀;章邯為秦降將,也可賜封。項羽分封,純粹憑其喜好。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z/21z19/21z1903.htm
項羽分封諸侯
滅秦以後,項羽企圖恢復戰國時期封建割據的局面,由是分封了十八個王:1.漢王劉邦(巴、蜀、漢中);2.雍王章邯(咸陽以西關中地);3.塞王司馬欣(咸陽以東至黃河為界);4.翟王董翳(上郡);5.齊王田都(齊國故土的南部和中部);6.濟北王田安(齊故土北部);7.膠東王田市(齊故土東部);8.燕王臧荼(燕國故地);9.遼東王韓廣(遼東郡);10.韓王成(韓國故地);11.西魏王豹(河東郡);12.河南王申陽(河南郡);13.常山王張耳(趙國故地);14.代王趙歇(代郡);15.殷王司馬卬(河內─今河南省黃河南北兩岸一帶);16.九江王英布(九江郡);17.臨江王共敖(南部);18.衡山王吳芮(今湖南省南部)。項羽自己則掌握長江中下游九個郡,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2. & 4. 項羽殘暴,結果人心背向躬,相反劉邦深得民心,甚至在跟項羽的對抗中獲得其他諸侯支持,當然不用擔心財政上的支持。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z/21z18/21z1805.htm
劉成項敗的關鍵因素
常聽人說劉邦勝項羽,其主要關鍵是劉邦能用人傑,項羽不能用人,徒具匹夫之勇,失敗乃勢所必然。而項羽則認為自己的失敗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事實上,我們要比較劉項二人之性格,才能得出成敗的因素。
劉邦利用眾多謀臣武將打天下,其駕馭手下的能力可謂一絕。功成以後,誅殺韓信等功臣,正是中國歷代君主慣用的「狡兔死,走狗烹」伎倆。反觀項羽,性格率真,恩怨分明,講義氣,重誠信。他與劉邦定約後,依約東歸,卻被劉邦這小人背約追擊,以致有烏江自刎的下場。臨死前不忍心連累與自己出生入死的馬兒赴死,將牠送給烏江亭長,自己徒步作戰,其仁厚與劉邦的殘暴無恥有天淵之別。相對於劉邦外以禮待利用人才,內以陰險刻毒之手段對臣下生殺予奪,率真憨直的項羽焉有不敗之理。
中國數千年歷史證明,精於利用、駕馭臣下的殘酷、無恥、陰險、詭詐之徒,如劉邦、朱元璋及與他們相類似的所謂「風流人物」,往往是最終的勝利者。這類人的成功,證明「仁者無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義理」全是騙人鬼話。
3. 范增、章邯、英布、陳平等,除章邯跟劉邦戰敗而死之外,其他都是因為項羽的脾性而先後離開項羽,甚至投向劉邦。
5. 項羽的自尊心也很強,寧死也不願當敗軍之將。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z/21z03/21z0328.htm
項羽自刎
項羽被圍垓下,辭別愛姬突圍,又誤入大澤之中,被漢兵追上。項羽復引兵向東,至東城時僅剩二十八騎。項羽來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將船停在江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卻地方千里,有眾數十萬人,足以使您稱王。願大王趕緊渡江,此茫茫大江僅有我一隻船,漢軍即使追到這裡也無船可渡。」項羽聽後微微一笑,說﹕「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幹甚麼!況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如今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可憐我而稱我為王,我還有甚麼面目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甚麼,我難道就問心無愧麼?」說完,便將坐騎賜予亭長,又回身手持短兵與漢軍步戰。項羽一人殺了漢軍數百,但終因寡不敵眾,自刎於烏江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