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不積極對抗魏國呢???

2012-01-05 12:40 am
孫權為什麼不積極對抗魏國呢???諸葛亮六出祈山,姜維九伐中原,比較之下吳國抗魏的攻勢似乎就很消極,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 (7)

2012-01-05 1:18 am
✔ 最佳答案
吳國的經濟發展不錯,跟魏國對抗對本身不利,而吳國有需要利用魏國去制衡蜀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5.htm
吳國建立
孫權統治東吳以前,其兄孫策已據有江東一帶。孫策死後,孫權掌政,繼續經營江東,使江東出現「士民殷富」的局面。在赤壁之戰中,孫權聯合劉備擊敗曹操,江東的孫氏政權益形鞏固。其後孫權更襲殺關羽,奪得荊州。後來魏國和蜀漢先後建立,孫權既已奪取荊州,怕兩國夾擊,主動向魏稱臣,一舉在猇亭之戰擊敗劉備。曹丕也不輕易上當,仍與孫權交兵,直至魏黃初六年(225年)曹丕三攻吳地無功而返,次年丕又病死,且吳蜀也早已修好,孫權稱帝條件已經齊備。他於吳黃武八年(229年)四月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國號為吳,追尊孫堅為武烈皇帝、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九月,遷都建業(今南京市)。三國之中,吳立國最晚,但自孫氏割據江東算起,則其政權最早建立,歷時也最久。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e/25e01/25e0101.htm
孫權統治東吳達五十餘年,他對農業生產也甚為重視,曾針對江南人口少、生產落後、大片土地尚未開發的狀況,實行了屯田。當時江南地區已經普遍採用了兩牛一的耕作方法,稻田產量畝可收四斛。吳國的冶鐵、煮鹽業頗為發達,青瓷製作更是其著名的特產。為適應水戰和江海交通之需要,江東的造船業有了重大的發展,建安郡的侯官(今福建閩侯)是重要的造船中心,設有典船都尉,監督罪徒造船。海路經常遠航於東海、南海。大秦(羅馬帝國)的商人亦通過南海來到吳都建業進行貿易。
2012-01-17 8:25 am
孫權是很積極對抗曹魏的,只是較缺乏與蜀漢合作。三國演義以蜀漢劉備,諸葛亮為主角,史書以曹魏司馬氏為正統,所以孫吳感覺上比較沒有作為,實際上並非如此。

諸葛亮五伐中原,實際上只有兩次北伐祈山。六出祈山是小說杜撰的。
2012-01-16 1:13 am
所以司馬炎才需大費周章的改善晉軍水戰能力
2012-01-07 11:19 pm
三國 國家蜀漢曹魏孫吳首都成都洛陽建業君主
-開國君主
-亡國君主2帝
劉備
劉禪5帝
曹丕
曹奐4帝
孫權
孫皓成立221年
於成都立國220年
曹丕篡東漢229年
於建業立國滅亡263年
魏滅蜀之戰265年
司馬炎篡曹魏280年
晉滅吳之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E4%B8%89%E5%9B%B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28%E7%B9%81%29.png/280px-%E4%B8%89%E5%9B%B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28%E7%B9%81%29.png
226年三國疆域圖:
■ 藍色為曹魏範圍
■ 綠色為蜀漢範圍
■ 紅色為孫吳範圍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有曹魏、蜀漢、孫吳等三個政權。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人口下降,經濟受損,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由於戰爭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較大發展。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混亂之中,朝廷被軍閥董卓控制,全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局面。190年,董卓遷都,朝廷崩潰。192年,董卓被呂布、王允設計刺殺,後董卓余部李傕聽從謀士賈詡之策攻入長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改元建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多股勢力。他於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至208年時大致掌控了中國北方。然而於該年冬天的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敗,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亦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雙方發生多次糾紛與戰爭,最後在222年的夷陵之戰後劉備戰敗,孫權獲得荊州絕大部分。劉備於隔年病死,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而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東吳。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被司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於280年發動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1][2][3][4]。廣義一般認為有184年東漢黃巾之亂開始。這源自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州牧制度,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5][6][7]。其他觀點還有: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開始,這時東漢朝廷已經崩潰[1];208年赤壁之戰後開始,這時三國鼎立形成雛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已開始失去政權實體、群雄割據,形成三國雛型直到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這段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1][8][9]。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在唐宋詩詞中出現大量三國內容。元明清期間,三國事蹟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常見話題。明代羅貫中以這段歷史為藍本,編撰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豐富多彩的歷史內涵也流傳到亞洲及世界各地,影響了這些地區。直到今天,三國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詳,經常成為電視、電影及電玩遊戲的題材。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B%BD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2-01-05 7:08 am
孫吳是獨派

蜀魏是統派

2012-01-06 20:41:11 補充:
因為長江天險

魏國伐吳的攻勢似乎也很消極
2012-01-05 1:57 am
三國演義後期的故事主軸是蜀漢與曹魏的戰爭
所以孫權就比較少講到
諸葛亮 積極北伐 他要光復漢朝並且實現劉備的遺願
孫權  隔山觀虎鬥 他與蜀漢同盟 但不跟他一起北伐 只是保護江東的版圖 並且牽制曹魏 他的用意很簡單 萬一諸葛亮北伐成功 他順勢從東邊進攻 讓曹魏首尾不能相顧 然後跟蜀漢瓜分曹魏的版圖
萬一諸葛亮北伐沒成功 他可以保留國力 跟曹魏談判 
這樣的意思很明顯ㄅ 
參考: 我
2012-01-05 1:16 am
孫吳非以正統自居,沒必要興復漢室,且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稱雄才是王道...
魯肅早早就剖析天下大勢給孫權聽...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9: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104000015KK046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