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不同媒體有不同用詞,沒有共識。
兩伊戰爭(1980年—1988年),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在1991之前,簡稱「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1991年),又稱「沙漠風暴行動」,「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或「第二次波斯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2003年—),又稱「第二次波斯灣戰爭」或「第三次波斯灣戰爭」。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270000/newsid_4271900/4271976.stm
兩伊戰爭爆發25周年
今年9月22號是兩伊戰爭爆發25周年。兩伊戰爭,也叫海灣戰爭。是上世紀最殘酷的戰爭之一。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甚至有人說人數高達100萬,在這場為時8年的戰爭中失去生命。那麼,這場戰爭今天對德黑蘭和巴格達還有什麼影響呢?
戰爭原因
薩達姆1980年9月入侵伊朗,導致了兩國間持續多年的緊張關係。兩伊戰爭的官方原因是邊界糾紛,伊拉克想要推翻上世紀70年代在邊界問題上對伊朗作出的讓步。
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成立的新伊朗政府不滿薩達姆殘酷壓迫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穆斯林,而薩達姆則懷疑伊朗想利用什葉派把伊斯蘭革命傳播到伊拉克。
倫敦亞非學院的兩伊問題專家特利普說:"我想對於薩達姆來說,一方面他覺得如果他不對伊朗採取一些行動,他在國內的強權形像會受到質疑,他的統治地位會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他覺得可以藉此機會修復70年代中期對伊朗所作出的退讓。那時伊朗的軍事實力遠遠高於伊拉克,所以伊拉克還不敢和伊朗對抗。"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伊拉克分析家薩伊德則認為,薩達姆以為他會輕易贏得這場戰爭,而且通過這場戰爭,他可以在阿拉伯世界樹立起強者的形像。
"他想要變得更加強大。他攻擊的伊朗地區都含有豐富的石油礦藏。並且,他以為他會輕易贏得這場戰爭,因為伊朗當時剛剛完成伊斯蘭革命。而那時的伊朗軍隊與伊拉克軍隊相比顯得不堪一擊,或者至少薩達姆是這麼認為的,"薩伊德說,"而問題就在於,當時薩達姆是得到西方國家、蘇聯以及阿拉伯海灣國家支持的,這幾方勢力都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感到擔心,他們害怕伊斯蘭革命的原教旨主義會到處傳播。"
兩伊戰爭年表
1980年9月:伊拉克入侵伊朗
1982年6月:伊朗發起反擊,拒絕接受停火協議
1984年5月:伊朗攻擊海灣地區船隻,戰爭升級
1987年7月:聯合國通過598號決議,呼籲雙方停火
1988年8月:雙方同意停火
當伊朗學生佔領了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並把美國外交官劫持作人質以後,伊朗就被當時的國際社會拋棄了。所以,當伊拉克幾個月後入侵伊朗,國際上幾乎聽不到反對的聲音。
傷痕累累
伊朗奮力反抗伊拉克,兩年以後伊朗收復失地,並把伊拉克軍隊打得落荒而逃。但是伊朗的最高領導人霍梅尼拒絕簽訂停火協議,德黑蘭想要進一步把薩達姆趕下台。
於是,戰爭又延長了六年。大批攜帶落後裝備的伊朗士兵被送到戰場上對抗伊拉克軍隊,而巴格達則使用化學武器對付這些人肉盾牌。1988年,伊朗終於筋疲力盡,不得不與伊拉克簽訂了和平協議。但是薩伊德認為,伊拉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薩伊德說:"這場戰爭摧毀了整整一代人。1979年,像我這樣年紀的人都被軍隊招募,之後在軍隊裡待了至少11、12年。與伊朗之間的戰爭持續了8年,之後薩達姆入侵科威特,這些人不得不繼續在軍隊裡服役。"
兩伊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石油產量豐富的伊拉克已經瀕臨破產。伊拉克的石油生產設備遭到破壞,石油產量一跌再跌,而當時的全球石油價格水平也非常的低。
薩達姆聲稱獲得了兩伊戰爭的勝利
此外,伊拉克還欠下戰爭盟友一大筆債,同時還需要為復員的士兵提供就業機會。薩達姆的解決辦法是入侵科威特。對於這個決定,杜倫大學的伊朗學者埃特沙密解釋說:"當時整個伊拉克社會都已經軍事化。我承認,對於薩達姆來說,發動另一場戰爭的確更加容易,尤其是這樣做可以撬開科威特的保險箱,把錢還給盟友,並且彌補伊拉克在8年戰爭中的損失。"
但事實證明,薩達姆進攻科威特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在兩伊戰爭中曾經得到當時兩個最強勢力,還有歐盟以及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的支持。但當他入侵科威特時,整個國際社會的矛頭卻調轉過來對付他。國際社會形成共同聯盟幫助科威特驅逐伊拉克軍隊,之後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了10多年的經濟制裁。
戰爭影響
2003年,美國派軍入侵伊拉克,並推翻了薩達姆的政權。有人說,所有這一切,歸根究底都源於伊拉克入侵伊朗。現在伊拉克需要時間消除一連串戰爭的影響,恢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