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因為當時的諸侯沒有一個可以具有獨霸的能力,仍然需要借天子名義去爭霸,直至戰國時期為止。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b/15b01/15b0101.htm
春秋五霸相爭
春秋時代政局的突出現象,是霸政的形成。由於周室王權日趨式微,各諸侯國內則篡弒迭生,外則互相兼併,加上夷蠻、戎狄等異族時常侵擾中原,全國局勢非常紊亂。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不僅想吞併小國,而且想取代天子的地位;但在列國競爭之下,一時無法君臨全國,只能爭得「霸主」的地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於經傳者有一百七十多國,但其中會盟、征伐事蹟之彰彰可考者,不外齊、魯、楚、秦、晉、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在春秋前期與中期,先後參與爭霸的著名諸侯有五個,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
五霸之中,齊桓公首倡「尊王攘夷」,曾在召陵等地多次主持諸侯盟會,阻止南方楚國對中原的進侵。他死後,宋襄公圖謀稱霸,但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所敗而不成。不久,晉文公於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著名霸主。當時西方秦穆公也想參加中原角逐,但受晉國阻止,只好向西發展。到了春秋後期,楚莊王終於在邲之戰擊敗晉軍,一度成為霸主。此後一段時間,晉、楚兩國互有勝負,各霸一方。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04.htm
霸政
平王東遷後,天子大權旁落,不受尊重,天下權力之重心下移至諸侯。由於王命不行,各諸侯國外則相互兼併,內則篡弒時生,小國封土多為大國併吞,封建、宗法制度漸趨崩潰。再加上戎狄、蠻夷交相入侵,使中原地區更形紊亂。在內憂外患交迫之下,東周天子無力控制大局,所以勢力強大的諸侯便起而爭當霸主,代表天子領導其他諸侯,維持封建秩序與中原安寧。霸主即勢力最強、居於首領地位的諸侯,他以「尊王攘夷」為名,通過「會盟」形式與其他諸侯簽訂盟約,以盟主之身分主持盟會和共同的征伐,接受小國的貢獻。霸主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聽」。因此,東周前半期即春秋時代大國爭霸之事迭起。這種政治局面稱之為「霸政」。
2012-01-03 08:37:59 補充:
當然不是,當天子沒有利用價值時,就好像秦滅東周,與及曹丕廢漢獻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