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康熙大帝。
http://www.chiculture.net/0117/html/a05/0117a05.htm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裡,出現過無數的「真命天子」,不過,他們大部分只是為老百姓帶來或長或短的災難而已。康熙也是一個「真命天子」,與別不同的是,他沒有窮奢極侈、縱情聲色、寵信奸佞、貪圖享樂。相反,他生活節儉、勤於政事、刻苦學習、身先士卒、堅強勇敢,「寬厚仁愛」更是後世歷史學家給他的評價。一襲龍袍之下,這位三百多年前的皇帝,有的竟是現代社會裡政治家應有的胸懷和智慧,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異數。
康熙自親政起,春夏早六時,秋冬早七時,一定親到乾清門聽取臣下啟奏。出巡時,各部院衙門的奏章一送到,他便馬上召集隨同出巡的大臣處理批示。康熙以身作則,對臣下頗為嚴格,規定部院衙門大小官員無論有沒有事情啟奏,全部要在黎明時齊集午門。後來發現有些大臣居住地點距離皇宮太遠,要按規定執行相當辛苦,才把聽政時間延後一小時,對年老患病者,也不要求全部到齊。康熙批閱奏章十分認真,有的大臣以為皇帝不會細看,書寫常有疏忽,但康熙連錯別字都能發現,還予以糾正。
相對於其他的帝王,康熙的寬厚仁愛,可以說是史有定論的。鰲拜被捕後,議政諸王主張把鰲拜及其親子、兄弟以及一大批親信處死,但康熙「念鰲拜累朝效力」而「不忍加誅」,讓鰲拜以功免死,又寬免了懲罰其他依附者,只要求他們承認錯誤,痛改前非。
在平息「三藩」作亂上,康熙也是這樣,對一向效忠清廷的尚可喜,不會因為其子叛逆而作出株連。耿精忠附和吳三桂謀反,但對不贊同耿精忠叛變的部下,康熙吸收取錄了其中一部分,而沒有濫殺無辜。
古今中外,皇帝身邊總有不少歌功頌德之徒,康熙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康熙對臣下的讚美,不為所動。康熙認為「海宇昇平」是言過其實,指示「此等誇張盈滿語」不要寫入聖旨。發現臣下的奏章裡「德邁二帝,功過三王」之類的語句,他批評說「一切頌揚之文,俱屬無益」, 「表策內亦以此等語舖張湊數,悉應停止」。為慶祝康熙登基六十年,文武百官上疏吹捧,康熙的批評更不客氣:「這是歷代相傳的不良習氣,專門用來欺騙不學無術的君主。」,甚至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無恥之徒覺得皇帝舉行慶典時一定會有特別的恩賜,心裡存在非份之想。」
康熙深明國庫所存 「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他曾說:「朕每歲供御所需,概從節約」,對宮廷的消費厲行節約。影響所及,諸王大臣都不敢使用金銀器皿。由於規定戶部和工部「十日一次,奏聞用過數目」,所以需要的錢糧也大為減少。理藩院本來賞賜外藩賓客的費用一年要八十萬兩,經康熙裁減費後,一年只需八萬兩。
據歷史記載,康熙二十九年,宮中使用的柴炭只有明代時的百分之一不到。宮中的吃食錢糧原來每年花費七十多萬兩,康熙四十九年減止七萬多兩,再到康熙末年,每月由最少的六、七百兩到最多的不超過四千兩。
康熙發現西洋曆法比中國傳統曆法準確後, 努力研習西方自然科學,紫禁城成為康熙的課室了。每天一早,康熙備好馬匹把幾位洋人接入大內,百忙中向他們學習數學、物理、天文、醫學等西方科技。康熙下令把經典西方數學著作翻譯為滿漢兩文,又曾在金鑾殿上為群臣預測日影在正午時會到甚麼地方,群臣等至正午,發現康熙預測的果然正確,日影真的出現在他所說的地方。康熙對西方科學並不滿足於學習,他著眼的是運用。南巡治河時,康熙親自用水平儀測量湖河水位。康熙還曾經培育出新的優良稻種,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