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坦沙汙水處理廠是廣州市第一座大型的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位於廣州市西郊大坦沙島上。大坦沙汙水處理系統:目前該系統工程一、二期已建成,三期工程正在建。第一期日處理規模15萬噸,於1989年建成投產。二期日處理規模15萬噸,於1996年建成投產;2000年進行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挖潛改造工程,總處理規模33萬噸,主要處理老城區荔灣湧和駟馬湧流域範圍內的污水。大坦沙汙水處理系統三期工程建設規模為22萬噸/日,包括廠區工程、廠外管網和配套工程,總投資約22億元人民幣;廠區位於一、二期工程東側,珠江大橋雙橋路南側。收集污水範圍:東面以新廣從公路、大金鐘路為界;南面以環市路為界,同時包括同德社區、大坦沙島、金沙洲等;西面以珠江航道岸邊為界;北面以黃石路為界。收集污水面積約84平方公里,主要管網工程的管道長度10多萬米;已建成泵站4座(西灣路1至4號),新建泵站5座(5號、6號、7號、8號、9號)。 大坦沙汙水處理系統三期工程採用分點進入倒置A2/O工藝,該工藝運行管理方式與大坦沙汙水處理廠一、二期採用的傳統A2/O工藝相似,而處理後的出水優於傳統A2/O工藝。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採用重力濃縮、脫水後外運;處理後水質指標達到國家和廣東省污水排放一級標準,直接排入珠江。大坦沙汙水處理系統三期工程於2003年6月開始建設,2004年三月主體工程建成通水。連同原有的一、二期工程,汙水處理能力達到55萬立方米/日,受益人口約250萬。廣州市大坦沙汙水處理廠由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獲廣州市環保科研設計一等獎、廣東省優秀設計二等獎和國家建設部優秀設計三等獎。汙水處理工藝採用生物除磷脫氮活性污泥法(簡稱A2/O),於1989年11月底全面建成投產,經多年的運行證實,處理後出水完全達到設計要求,使該廠附近的珠江河段水質明顯好轉,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工程內容包括:(1)污水泵站,澳口泵站污水泵房內設6台水泵(5用1備),總抽升能力9.6萬m3/d,將駟馬湧區污水抽送至大坦沙汙水處理廠處理;荔灣泵站內設4台水泵(3用1備),總抽升能力5.76萬m3/d,將荔灣湧的污水抽送至大坦沙汙水處理廠處理。(2)汙水處理廠設在廣州市西郊大坦沙小島上,占地200畝,荔灣泵站和澳口泵站抽升的污水經壓力管道過河送到廠內。廠區汙水處理分為初級處理和二級處理;初級處理由沉砂池、初沉池組成,去除較大顆粒的有機物;二級處理採用生物除磷脫氮活性污泥法,由生物反應池、二沉池和接觸消毒池組成,在厭氧、缺氧、好氧的環境下,通過不同種類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達到去除污水中有機物及氮和磷的目的。污泥處理廠區預留了污泥消化的用地,但考慮到廣州城市污水中有機物質含量低的特點,設計採用了生污泥直接脫水的工藝,由污泥濃縮池、污泥貯池及污泥脫水機房組成,可將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經濃縮和機械脫水後,使污泥含水率從98%左右降至75%~80%,成為幹污泥餅後運至衛生填埋場,與垃圾一起作衛生填埋處理。工程特點:(1)根據珠江廣州河段西航道(離西村水廠水源較近)水質中氮、磷污染嚴重的特點,在國內首次選用了國際上先進的除磷脫氮工藝。(2)設計中選用國內外先進的設備,如微孔曝氣器、潛水泵、水下攪拌器及污泥脫水機等使處理能耗降低。(3)在複雜的溶洞石灰岩地區建造大型池體,建成後沒有出現滲漏和裂縫。(4)自動化程度較高,設備按程式控制,由中心控制室通過電腦記錄和控制,監測內容包括pH、SS、MLSS、溫度、泥位元、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等。(5)處理廠總平面佈置合理緊湊、綠化程度高,環境優雅,深受國內外同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