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為何祈禱不蒙應允?
我們誠心向神祈求許多的想望與需要,卻得不到應允,因而搖動了我們對神的信、望、愛的基礎。以病痛為例,我們祈禱但病痛沒有得到治癒,我們的信心變得軟弱,從而置疑主的愛。這是你的經驗嗎?
我們的祈禱就好比叩門/按門鈴一樣,初時我們興奮地抵達一個地方找一個人,恐怕自己不禮貌,只輕輕一按門鈴,靜心等待回應,準備了一個笑臉,一個熱情的問安,以為很快就有人在門前出現,期待聽到應門的聲音。可惜等了許久還沒有動靜,於是用力按多幾次…仍是沒有回應,再按再按…再大力按,最後還是沒有回應,不滿及不快的情緒禁不住湧現起來,乘興而去,敗興而回,心中質疑何以那人失約不在;遇到心情不佳時,甚至想大罵那失約的人一頓,然後離場「不玩」。這是我們祈禱不蒙應允的感受嗎?
祈禱不蒙應允起碼有十個原因,但在這裡我只想引述一位神學家Bloesch一段精警的話,因他說得比我好,在他的著作《ThestruggleofPrayer》(譯作《祈禱的掙扎》)中,他說:
正因為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所以神回應我們的祈禱的方式,並非如我們想得到的。正因為此,馬丁路德能夠這樣說:「假如神的回應是我們所祈求的相反,這是十分好的。但假如神是照著我們所祈求的應允時,那就不好了!」一位意大利的修女MaryMagdalenede’Pazzi(1607)表示,有時候當她的祈求不蒙神應允時,她就會感到十分雀躍,因為這正代表神的旨意得到成就,而不是她的旨意。
以下的一段詩詞正好表達出祈禱的本意並不是為了人的期望得應允,而是為了神永恆的旨意得成就:
當他為了更高的成就去祈求得力量時,
他就只得軟弱以致他能學習順服;
當他祈求健康去做更偉大的事情時,
他就只得虛弱的身體將事情做得更好;
當他希望得到世俗的喜樂祈求財富時,
他就只得到貧窮以致他能夠過智慧的人生;
當他為了希望得到人的稱讚而祈求得到權勢時,
他就只得軟弱以致他感到更需要神的同在;
當他祈求得到一切以致可以享受生命時,
他就只得生命以致他能夠享受一切;
當他完全得不到所祈求的和所渴望的,
他的禱告就得應允了。
He asked for strength that he might achieve;
he was made weak that he might obey.
He asked for health that he might do greater things;
he was given infirmity that he might do better things.
He asked for riches that he might be happy;
he was given poverty that he might be wise.
He asked for power that he might have praises of men;
he was given weakness that he might feel the need of God
He asked for things that he might enjoy life;
he was given life that he might enjoy all things.
He has received nothing that he asked for, all that he hoped for.
His prayer is answered.
雖然我們的祈求很多時都不蒙應允,但事實上我們卻得到所需的一切。當神回應我們的祈禱時,或當我們獲得心中所求的一切時,神便會把自己隱藏起來。馬丁路德對神的自我隱藏有以下十分肯定的解說:「我們祈求得到救贖,主卻將我們放置在更大的咒詛之下,以致祂能拯救我們。同樣地,祂也會在回應我們的祈求中隱藏祂的作為。」Richard Sibbes也有類似的體驗,他認為“神藉著不給予醫治,使我們得痊癒,藉著我們虛弱的身體去克服窮兇極惡的際遇”。有時候,為了避免最壞的情況出現,神會讓人看來不太好的事情臨到我們的身上。
神在祂的啟示中自我隱藏,目的是要我們學習依靠那看不見的信心,而不是依靠那看得見的肉眼而活。即使神回應了我們的祈求,這也不一定代表我們的祈求是於我們有益的,或是引證我們的祈求是合乎祂的心意(屬靈程度)。禱告的果效只能透過信心的眼睛才能獲得肯定。
以上就是Bloesch一段富有心思與深度的說話,若然你想要英文的原稿,請隨時向我索取。最後請記著:當我們得不到所祈求和渴望的東西時,其實這些祈禱已經蒙了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