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廟街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中的油麻地,是香港1條富有特色的街道。街道南北走向,連接文明里及佐敦道。
2歷史背景:廟街早於1887年的九龍地圖上已有紀錄。當時廟街分為兩段,以油麻地天后廟為界,以北1段被稱為「廟北街」,以南1段則稱為「廟南街」。由1920年代開始,天后廟對出的廣場(俗稱「榕樹頭」),開始發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場地,帶動了廟街附近不少販賣雜物及小食攤檔的存在。廣場對出一帶的街道眾坊街(英文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譯為「公眾四方街」),也是由這個廣場得名的。
1968年,香港政府擬在天后廟的廣場的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引起該處經營的200多個流動小販對搬遷安排的不滿。在油麻地街坊會及香港警方協調後,政府決定在廟街及上海街近榕樹頭1帶劃出面積3呎乖4呎的攤位作安置之用,但須經過抽籤分配。
1975年3月,當時的香港市政局在廟街劃出「小販認可區」,使廟街原有的小販得到有系統的管理。廟街的小販認可區包括文明里至眾坊街1段,以及甘肅街至南京街1段,共有近600多個劃定位置供小販擺賣。攤位本來在傍晚開始營業,1998年中部份的營業時間更改由中午開始。
特色建築:每天從傍晚時份開始,廟街路邊的攤檔便會陸續開始營業。攤檔售賣的物品相當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裝、手工藝品、茶具、玉器、古董、廉價電子產品以至是成人用品都有。而在天后廟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攤檔,有時候附近還會有傳統粵劇表演。早年更曾有一些武師在此表演賣藝及賣藥。
除此之外,廟街內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攤檔,包括海鮮、煲仔飯(如興記煲仔飯)及各類麵食等等。由於價錢大眾化,而且口碑不俗,深受居民以及外地遊客歡迎。
廟街亦開設有一些麻雀館,部份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甚有傳統文化特色,光顧多屬老1輩人士。
造價達300萬港元的廟街牌坊於2010年12月18日晚上6時30分揭幕,兩座牌坊分別位於甘肅街及佐敦道交界,它們高10.5公尺、闊8.9公尺,是香港第1座地標牌坊,剪綵儀式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主持從佐敦道向南望入廟街的牌樓對聯:「廟宇輝煌四海昇平千業盛;街衢熙攘九州物阜萬邦通。」從廟街向北望的牌樓對聯:「廟顯中華傳統文化;街現香港創新精神。」
3遊客會覺得很有懷舊特色,雖然在鬧市一角,但白天很安靜,看不出那麼熱鬧,而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既有很多家成行成市的大排檔,有香港特食的煲仔飯/臘咪糯米飯,又有賣文物或情色適品的小攤檔,甚至塔羅牌占卜師都精於英語+韓語,還有凌晨工作的果欄,列入1級文物的紅樓建築,很多電影都在這裡取景,社區建設都不少,既有梁顯利社區中心,又有住宅區,駿發花園,還有專放藝術電影的伯老匯電影院,可以說應有盡有,哪國人,遊客,本地人都能滿意.都有少數人嫌髒亂,但真心說句,不斷有食環署職員,不算髒,亂這個很個人,我覺得亂中有序.
4抒發自己對景點既感受,並說明自己推介衣個景點既原因.
呢個景點似香港咁有生命力,高度集中,人口、商業、住宅、生活需要、文化需要,都照顧到,而且24小時都有人工作/消閒,但都相安無事,顯示香港人努力,和諧,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