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劉邦至毛澤東,都要大殺開國功臣?

2011-12-18 3:43 pm
為什麼自劉邦至毛澤東,都要大殺開國功臣?

這是中國歷史之必然規律嗎?原因?

更奇怪的是----為什麼還有人笨得,明知成事後必被殺也要跑去做開國功臣?想想韓信......林彪......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701112180011113873412820.jpg
更新1:

想起張良,劉伯溫......

更新2:

就是張良,劉伯溫能急流勇退......

回答 (7)

2011-12-22 3:20 am
✔ 最佳答案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能夠成功得天下者,都是懂得利用別人的天才,未登帝位之前,希望得到才智之士來協助自己打天下,當然要稱兄道弟甚至於卑躬屈膝以收買人心啦!
天下群雄逐鹿,能夠脫穎而出的,當然要有過人的雄才偉略,還要向不同的人放下不同的誘餌,方能令別人甘心為他賣命,等到天下一統,黃袍加身之後,開國功臣如果功高蓋主,不但喪失了利用價格,反而成為皇家權力的威脅,如果功臣還不懂得自動引退,只有隨時因些微錯失而被降罪誅除了!

不要說統治者爭天下了,就是小公司早期因為生意未穩定,工作忙工資不高,老闆都會對伙計稱兄道弟以挽留得力員工,等到上了軌道,公司有能力請到更好的人材時,老闆就會嫌棄老膱員知道太多公司早期的事,借意炒之為快了!

韓信,林彪不是笨,只是太自大,認為自己是開國功臣大晒,皇帝都要俾面,如果無我點有今日吖?
佢地無想到今時已經唔同往日,如果現時都唔使打獵咯,仲養隻獵狗阻手阻腳做乜? 不如劏左佢整餐食好過啦!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世界上所有當權者都會利用別人協助自己打天下,等到目的達到,自然放棄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了,這不是中國歷史的必然定律,而是人性自私的必然定律!


參考: 我的回應
2011-12-29 7:56 am
簡單地回答你!~

1.話得上係開國功臣,威望都5係低la...d開國功臣威望威(x)領導者的統治...LIKE韓信.我可以話5係必然規律.不過大多數領導者會ko d開國功臣lor~2.我想韓信,林彪都沒估到劉邦,毛澤東會ko他們...
話(x)劉邦扮好人封韓信係齊王
參考: 我~~~
2011-12-24 6:23 pm
開國功臣被帝皇處死絕不是必然規律!那些被處死的功臣都有其被處死的原因!
開國皇帝可以與功臣共享富貴,卻不可能與功臣共享權力,被殺的功臣主要是掌握軍權,結黨營私,威脅到皇帝無上的統治權。如果這些被殺的功臣能效法北宋的石守信、高懷德等將領,及早放棄兵權,仍有很大機會安享晚年的。

韓信之死絕非如他自己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而是他一而再的觸犯劉邦的底線!他要求裂土封王已犯了大忌,其後還與陳豨密謀作反,準備謀奪天下,劉邦不誅其三族怎能鞏固漢家皇朝!司馬遷給韓信的評論很中肯:「……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林彪之死,有很多疑點,現時仍未有十足證據證明他有參予"五七一工程"(行刺毛澤東計劃),言而他兒子林立果、妻子葉群肯定是"五七一工程"策劃者,行刺獨裁國家元首失敗,其下場悲慘是必然的。當年林彪部下四名主將分別主管四大軍區,號稱四大天王,兒子林立果還策劃行刺毛澤東,計劃失敗導致林彪派系勢力被剷除絕對正常啊!

張良功成身退入山修道,道教正一派始祖張道陵就是他後人,世居龍虎山,成為中國第二世家(第一世家是孔子),歷代子孫都被各朝代封為天師,不知樓主為何把張良列入被殺功臣行列!

以往帝王朝代,軍隊往往都是長期跟從某一將領,這就形成某將領可以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歷代如趙匡胤、楊堅、李淵等軍閥憑著強大的軍事力量開創自己的皇朝,所以皇帝對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將領特別猜忌是必然的。


2011-12-27 06:48:27 補充:
更正:"高鳥盡、良弓藏...".,被誤寫作"飛鳥盡,良弓藏...."!
2011-12-22 6:53 am

以上所講既逝份都只係猜度,針對人而不對事地回答問題,權力一定會使人腐化嗎?我不否定這個答案,但這並不是解釋宰殺功臣的唯一原因。

要解釋這個規律,必須以古代皇權取得來源來解釋,首先,開國君主得國主要是士兵擁護,另加一些鬼神之說,諸如劉邦斬白蛇起義,被解釋為赤帝子斬白帝子(秦),使人民信服。正正由這種原因得到皇權,皇權的背後來源並非合法,而且代表了擁有兵權即可以控制天下,使每位君主皆懼怕臣子握重權。因此,為保中央集權於君主,只好盡殺功臣。

其次,古代君主制屬於世襲制,君主的質素不能得到保證,往往未能駕馭為政數十年的「老油條」,前朝君主為保後代帝位平穩,對功臣盡殺之。

做開國功臣不是自選擇的,追源溯始,反抗朝廷的原因都是因為生活不下去,豐衣足食的話,誰會想打仗?他們投靠一方,都是為了生活,更加預料不到會被殺掉,另外,說君主因權力腐化,臣子卻又不會因權力而腐化?他們正是依戀權力,才招惹殺身之禍。
2011-12-21 4:59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a/22a25/22a2502.htm
平民政府的質變
西漢王朝雖由平民革命而創立,然它一建立便不再反映平民之要求,而是代表新興權貴之利益。這種「平民政府」之創立,只不過表明中國的王朝再也不是舊貴族所可壟斷,一旦條件許可、時機成熟,平民也可以加入改朝換代的行列。至於劉邦之迫害韓信、彭越、英布等,則從一開始就揭示了「平民革命」取勝後的一個普遍歷史現象:凡通過平民革命而奪取政權和一時得以稱霸者,往往對於功臣大加迫害和濫施刑戮。古代如劉邦、朱元璋、李自成,近代以來如洪秀全等,莫不如是,蓋他們或因出身微賤而怕人歧視,或因伙伴「功高震主」而恐其不服,或因知識菲薄而心胸狹窄、缺乏氣量,故均對原來一起出生入死之「哥兒們」狠下毒手。其手段非自己親自下令整肅,就是默許自己的婆娘折磨之。故大丈夫可以叱吒風雲、馳騁沙場,然卻對付不了小人和女人。許多歷史的重複出現,看似純屬偶然,但正是在這類「偶然性」中隱含著歷史之「必然性」:它再次證明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伴君如伴虎」,實乃千古不易之至理名言。伍子胥、文種忽視了它,終於身首異處;范蠡深刻領會了它,終能功成隱退。不過歷史之教訓並非人人能夠汲取,韓信、彭越等就是明證。唯獨張良,深得范蠡之要領,敢於急流勇退,方能避免韓信等之悲慘命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a/22a25/22a2501.htm
平民政府不代表平民利益
劉邦所建之西漢朝廷,向被稱為「平民政府」,其臣下則稱「布衣將相」。例如蕭何為沛主吏掾,曹參為獄掾,任敖為獄吏,周苛為卒吏,申屠嘉材官,陳平、王陵、陸賈、酈商等皆白徒,周勃為吹鼓手,樊噲屠狗,灌嬰販繒,婁敬挽車,韓信為游民,唯張良乃韓相貴冑。其實劉邦本人起事前不過一「好酒及色」的泗水亭長,漢初王后也多出微賤。劉邦由平民革命而創平民政府,有布衣皇帝自難免多布衣將相。西漢「平民政府」的建立,反映了自西周以來權力重心的逐漸下移,即由天子而諸侯而卿大夫而士,由貴族而平民。
不過西漢王朝雖由平民革命而創立,然它一建立便不再反映平民之要求,而是代表新興的權貴之利益。這種「平民政府」之創立,只不過表明中國的王朝再也不是舊貴族所可壟斷,一旦條件許可、時機成熟,平民也可以加入改朝換代的行列。
2011-12-20 4:08 am
簡單的問題簡單地回答。

絕對權力一定絕對腐敗,因為這是基本人性。

調轉來,當你做領導者都是一樣安排。

他們知道到死的那一天都會平平安安。





2011-12-22 20:17:11 補充:
領導者為了鞏固他們實力,他們會不擇手段,排除異己,不惜心狠手辣。

商業社會都是一樣,平時叫開會只是為了鞏固自己實力而已。
參考: 歷史見證
2011-12-19 1:48 pm
大家都自以為是+貪心,覺得自己好醒,可以1人之下,萬人之上,隨時可以取而代之.而且有錢有權勢,有危險再退都未遲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9: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218000051KK001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