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之前是否已有佛教或佛學.

2011-12-17 3:30 am
如果是先有佛教才有釋迦牟尼, 那麼最早的佛教與有釋迦牟尼之後的佛教有甚麼分別?

回答 (4)

2011-12-22 1:43 am
✔ 最佳答案
我相信根本上是沒分別的,但外相則必會因時代不同而有異.以下分析法在人間的流播與變化: 1)先有佛法.
佛法原是宇宙生命的真理,當有生命的存在,佛法便存在,當然就早於釋迦牟尼佛,早於世界出現的所有佛而存在.它存在,但人不認識它.
2)然後有人類去了解真理(佛法)
在人類的歷史裡,人不曾停止過去尋求真理,當然就有不少人了解部份真理.只要合乎真理,,就是佛法.一點真,就是一點法.
3)然後有佛生於世
人的智慧不斷增長,在合適的時機,有佛生於世來為人間整理及近更開他拓智慧.生於世而能成佛的人,都原是與人人一樣,吸取前人文化智慧而成長.然而他們悟出超越時代的真理,並突達到成佛.
4)佛教?佛法?
這些佛有沒有創立一個教,我並不知道.而時代久遠,佛法以甚麼名稱傳播亦不能考究.
5)現在的佛教是二千多年前由釋迦佛的教化所創.
6)文字與戒律的時代性
我們可設想到,人心只能盛些當時語言能盛的東西.所以不同時代出現的佛,必有語言表面的不同.不同時代亦有不同的社會環境,故對於越是具體的、關乎外在生活的戒律,就越是差別大.所以古佛如有訂戒律,必與釋迦佛所訂的不同.而事實釋迦佛因應人的實際需要,所訂的早期與後期戒律都有異.
8)大乘小乘
釋迦佛的教化,後來出現一個派別.將修心與戒律提升為重心,排斥外相的變化,否定菩薩道.此派有王權支持,並稱其他比丘為惡比丘,偽法.
被排斥的比丘就依此派所執的教義而稱之為小乘,以正視聽.而相對之下,被排斥的一派,就稱大乘.
這是釋迦佛之後,佛教的變化.但佛法仍是保留下來.大乘佛法是包羅了修心,戒律,密法,菩薩道,器世界及情世界的知識.
7)住於無常
大乘佛教因為包容力強,所以傳播力亦強,所以常有被貪權者不喜.大乘不很著重建立權力與武力的後盾,所以對暴力迫害沒有抵抗力,例如回軍侵印,古中國三次滅佛,都如是.這些並非基於教理原因.甚至於結集的記載,都顯示大乘人有被權力與暴力壓迫之痕跡.但大乘卻有很堅韌的生命力,它在各種文化裡都能流播.
一切事物都無常,佛法會成為部份人的根本智慧.它亦會成為不同文化的人的常識,這中間必有外相的不同.部份佛法會被毀,部份組織會腐化.這是必然的.
8)未來彌勒佛
佛經中說,人間會不停起落,這意味著人的悲智會大幅度浮動.一些人將不斷摧殘真理,這是序中之亂.一些人亦將不斷追求真理,這是亂中之序.佛法不會消失於世,它會以各種能度眾生的形態存在.如追求外相與名相的人,會認為這是佛法的死亡.但我本人認為,法(理)不等同教(組織).法已存於人心,法是不會死亡的.
下一位佛是彌勒佛,會在多億年後來為眾生整理教化,說當時人能理解的佛法.在此之前無人於地球成佛.佛子要自己去權衡變與不變.
2011-12-17 6:49 pm
根據最接近佛世時的巴利聖典, 四聖諦, 十二緣起等佛教核心理論, 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是沒有的, 這可以從釋迦佛說的第一部經, 轉法輪經中, 佛陀說:"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cakkhum)、知識(nanam)、智(panna)、悟(vijja)、光(aloko)。"
佛教在釋迦件尼之前是有五樽佛, 最早的佛教與釋迦佛的分別是, 他們並沒宣說四諦十二緣起等法, 這是釋迦佛所宣說的, 他們亦沒有為弟子制定戒律, 釋迦佛為弟子制定戒律。古佛並沒為居士制定戒及修行的路, 釋迦佛為在家人制定學佛修行斷輪迴的修行方式及修行的路, 跟著行就可證涅槃及斷輪迴。
釋迦佛之後的佛教, 將釋迦佛當為神, 求神拜佛; 釋迦佛制定戒律, 後世的大乘佛教沒遵行戒律, 各行各的, 在印度分了二十部派, 在中國分了八至十宗; 在印度分為上座部, 大乘般若空宗及唯識有宗; 在中國分為小乘釋迦佛教, 大乘菩薩教, 金剛乘活佛教。大乘菩薩教看不起小乘釋迦佛教, 說阿羅漢不究竟, 彌陀佛最究竟, 鼓勵民眾拜彌陀佛求往生西天極樂, 金剛乘活佛教則說大乘菩薩教不究竟, 成不了佛, 要修密法才可成佛。現代, 金剛乘活佛教被大乘菩薩教以原始佛法打壓, 又被共產黨打壓; 大乘菩薩教則無論在印度或南亞國家或中國都一直被滅, 被認為是邪法邪教而被攻擊, 亦不斷受到基督教的挑戰, 被認為是迷信, 大乘菩薩教現在轉往小乘釋迦佛教, 從新看重阿含經, 修習襌定及內觀, 如台灣慈連寺, 出家眾亦實行托缽乞食, 如遼寧大悲寺。
2011-12-17 3:54 am
根據佛學,佛教輪迴、四聖諦、十二因缘的道理一直都存在,但釋迦牟尼出現才把它發揚光大。在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出現了各種非婆羅門思想,主要有以下六個流派:阿耆多派:他們認為人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否認靈魂,反對祭祀,以追求現世快樂為目的;散惹夷派:主張對一切問題不作決定說,認為哲學辯論,得不到最後的解答和知識;末伽梨派:主張沒有業報,一切修行都徒勞,只要經過很多世,大家都會解脫,屬於定命論者;不蘭迦葉派:也是否認善惡報應,否認社會道德,主張縱慾;波浮陀派:認為人由地、水、火、風、樂、苦、命等七大元素組成,元素分離便是死亡,爾元素永存;尼乾子派:主張通過苦行,來加速受業報,從而更快地解脫。嚴禁祭祀,嚴格地不殺生,有的甚至衣服都不穿,被戲稱為裸行外道,後來發展成為耆那教。至今,耆那教在印度仍有信仰者。


收錄日期: 2021-04-30 01:16: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216000051KK005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