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好:
詳讀了各位大大的解答和意見之後,本人以曾經接觸過的個案狀況
來提出看法!
父母的婚姻關係並不是影響小孩日後人格特質的主要關係,影響最大的
是父母對於小孩的教養態度!
父母在小孩子的眼中,就如同巨人一般,而且在還沒有行為能力時,必須
依賴〝巨人〞提供飲食果腹,衣物保暖,清潔身體,害怕時提供保護;
所以小孩眼中的父母就像〝神〞一般,天性崇拜、仰慕、學習父母的行為
希望成為父母的樣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讚賞!
當父母善盡自己職責,提供溫飽、照護,在疑惑時提供解答,給予錯誤時的
引導,並給予小孩適時的尊重和空間,相信這個孩子在以後與同儕相處時,
也會懂得保護自己權益,並給予他人尊重!
不管是單親或雙親家庭,只要大人本身的情緒穩定,思慮清楚,都可以給予
小孩很好的指引。
相反的情況,父母本身情緒不穩定,常有爭執、為小事爭執互相嫌惡、責備
對於小孩常以負面言詞應對,例如:笨蛋、要你幹麻、跟你〈爸或媽〉一樣爛
或者恐嚇的言詞:在這樣試試看!不要你了!甚至加上拳打腳踢!讓小孩心生
恐懼、自卑、或是對整體社會的仇視心態,自然在可以離開父母的情況下,
也會用從〝爸媽身上學習的那一套〞去用在看起來〝比他弱小〞的人身上。
可是...有很多家庭,明明夫妻相敬如賓,家境富裕,對小孩用〝民主教育〞
卻還是發生小孩在學校對其它人霸凌、或吸毒、糾眾鬧事的情形,這在個人
輔導案例中,稱為〝沒有問題的問題家庭〞,父母親的成就卓越,眾人欽敬,
雖然說對小孩很民主,卻在做重大〝是與非〞的判斷之時沒有給小孩適當協助。
而父母親常掛在嘴邊的言語常常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可別丟我的臉〞或
〝多學學某人〈父親、同學、親戚的兒子〉看人家這樣,你怎麼學不來〞!
諸如此類,將孩子與他人比較,忽略孩子特性,意圖佔有孩子人生操控一切,
,將小孩當成人生中競爭對象時常用言語打壓他的成就。
這類的父母,造就的家庭或許溫馨,卻完全忽略小孩本身的特性,而當小孩
慢慢接觸到社會,發現並不是父母說的那回事,父母並不能完全解決他的問題
時,自然在〝叛逆期〞時就會出現不同以往的人格發展!
有的小孩從此厲精圖強,希望超越現況找到自我〈通常單親才會有〉,
有的反抗父母,暗自與狀況相同的朋友廝混,直到出大問題!
有的直接對父母抗議,做出異常行為要父母重視他的需求〈功能退化〉!
更慘的,從此自暴自棄,乾脆把人生交給父母,逃避自我的人生責任!
提出的這些,只是有接觸過,有資料可參考的部份,可見父母的教養方式態度
,人生觀、面對問題的處裡方式,在在都影響著學習中小孩的發展!
若要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應對,
個人會說:父母必須不斷的學習、成長,將小孩人生該負的責任交給他自己,
大人只要從旁指導就好,畢竟小孩是生命的延續,而不是父母的資產!
如此,不足處在補述,為你加油^^
2011-12-18 12:11:03 補充:
你好:
這是給提意見〝瑪麗亞猴〞大大的補充,
以新聞主角的因果來看,爸爸對媽媽家暴,處於弱勢的媽媽從遠方嫁過來,
本來就孤單一人,卻被以為可以依靠一生的丈夫欺負,求助無門,看到他的兒子,
根本是〝和爸爸一模一樣〞時,在小孩不聽話時,便將小孩當〝他爸爸打〞有報復
的心理情結!
所以小孩被當成〝最弱小的〞一環,等到小孩上課上學之後,變成對同學施暴,
或者繼續被其他人施暴卻禁聲不敢講。到了小孩為人父親之後,脾氣一來,還是會
對他的妻子、小孩家暴,因為〝他爸爸這樣教的〞,成為惡性循環。
所以,若要上親職教育的課程或輔導,爸爸媽媽都要一起上,而不是找上鏡頭那一個
,因為根本的癥結不在他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