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是誰寫的?

2011-12-16 2:48 am
歷代文人留下了不小佳作,而<<岳陽樓記>>是其中的代表

回答 (2)

2011-12-16 5:22 am
范仲淹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09.htm
范仲淹(986-1052),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幼家貧好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進士。入仕後,不論在朝或任職地方,均勤政廉潔,政績顯著。京師流傳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監泰州西溪鎮鹽倉時,修堤防海患,堤長數百里,人稱「范公堤」。出巡江淮、京東災區,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宋夏戰爭期間,出任陝西帥臣,改革軍隊編制,提高軍隊戰鬥力,修城築寨,屯田積穀,鞏固了邊防。西夏人稱其為「胸中有數萬甲兵」。慶曆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慶曆五年,新政失敗,罷免參知政事。先後出任知邠(今陝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州等地。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其政績。其名作〈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傳世名句。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http://www.chiculture.net/0514/html/0514b08/0514b08.html
范仲淹《岳陽樓記》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西岸,是三國時期(時為公元215年)由東吳將領魯肅所修建,當時稱為「閱軍樓」。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大臣滕子京被貶岳州後重修了岳陽樓。修建後邀當時名臣兼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岳陽樓記》,令岳陽樓隨之而聲名遠播。
  作者藉登樓觀景抒寫個人的政治抱負。文中重點描寫了洞庭湖的景色: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作者以寓情於景的手法抒寫的政治抱負,既是自己在貶居生活中堅持政治理想的自我鞭策,又是對同遭厄運的朋友們的勉勵和鼓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文中用對比手法寫不同景色,從不同景色生發出不同的情感,從不同情感生發出政治議論,正反對比,步步深入,把寫景、抒情、言志融為一體。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514/picture/0514pic22623.jpg
湖南岳陽樓內之《岳陽樓記》碑文




http://www.chiculture.net/0202/html/c36/0202c36.html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麟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賞析]
在歷代描寫洞庭湖及長江景色的文章中,這是極有名、也是寫得極好的一篇。其寫景內容共分三段,第一段總括江湖相連的形勢,第二段寫洞庭湖水勢兇惡的一面,第三段則寫風平浪靜、景色親切怡人的情狀。范仲淹從未到過洞庭湖,但能寫得如此深得洞庭湖的精神,顯然與其生長於太湖之濱深有關係。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202/html/popup/Images/0202pic21672.jpg


湖南岳陽樓
2011-12-16 3:06 am


ANS :范仲淹

主旨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裡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修辭手法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絕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幾點來講一講: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復那些老話還有什麼意思呢?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別人說好,我偏說不好。另一個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徑,別人說爛了的話我不說,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採取了後一種方法。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裏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嚮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37: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215000051KK005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