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漢朝的第七位皇帝。武帝是景帝子,其母是皇后。七歲時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在位時期,漢朝盛極,稱漢武盛世。 漢武帝首創兼首用年號的皇帝。登基之初,一改漢初的無為而治政策,大削諸侯勢力,頒佈大臣提出的推恩令,以法推動諸侯分封所有兒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 他採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是所謂「儒表法裏」。當時積極啟用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皆著名例子。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朝廷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中央政府的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漢武帝窮奢極慾,除大事營造之外,曾為求汗血寶馬多次遣李廣利遠攻貳師城,大耗國力。晚年更迷信方術,追求長生不老,為財政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又寵信江充,導致太子劉據起兵誅殺江充,因滅太子全家,並逼死太子的生母衛子夫皇后,僅余太子之孫劉病一人。武帝晚年得子劉弗陵,甚愛之,有廢立之意。巫蠱之亂劉據死後,立劉弗陵為太子。太子即位前不久,其生母被漢武帝處死,避免未來有太后涉政的現象。晚年由於他好大喜功,連年戰爭及苛捐亂政,國民經濟陷入困境,社會動蕩不安,全國各地接連爆發農民起義。
評價
武帝用盡國力,晚年迷信方術,追求長生不老,為財政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滅太子全家,逼死太子的生母。
古時皇帝的謚號,已經說明皇帝的好壞,正所謂文治武功,最成功的皇帝,都叫文帝,如漢代的文景之治,武帝則次之。漢武帝為例,不斷征戰,開拓疆土,派出衛青,霍去病,對文化是有推動力的,這是是好的。但戰爭對百姓又是沉重的負擔,奇怪的是,後世一直推崇唐代的威名,其實漢武帝的人口比唐代更高,如果人口多是一個皇帝的成就,那漢武帝無疑很有成就。
然而,漢武帝早登位,立下功績,但老年疑心重,迷信鬼神,不信身邊親人,受奸臣唆擺,害太子不得善終,連皇后(衛青的姐姐)都自殺身亡,後來知道誤信奸臣,已經太遲,無法逆轉了。保得住天下,卻保不住至親,甚至是雙手送上黃泉路的,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