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2/c3662.htm
宦官劉僅
明朝的宦官以專權而著名,最貪婪專權的是號稱"立皇帝"的劉瑾,他當權共五年,排斥異己,陷害忠良,最終落得個淩遲處死、千刀萬剮的下場,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這正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狡詐得權位
劉瑾原來姓談,後來他靠一個姓劉的宦官的引見得以入宮,此後便用劉姓了。劉瑾在明孝宗在位時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很知道珍惜,因爲他知道太子將來登基即位後他這個日夜服侍的太監就是功臣了,權勢與富貴唾手可得。於是,劉瑾便千方百計地討好太子,侍奉當時只有十多歲的太子。
在西元前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順利即位,這就是明武宗。劉瑾和馬永成、高鳳等七名太監得到了新皇帝的寵愛,被稱爲"八虎",劉瑾則是"八虎"之王。在劉瑾的領導下,這些宦官想方設法地鼓動武宗遊玩享樂,他們則專權跋扈,隱瞞著皇帝爲非作歹。劉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內宮監任職,而且掌管著京城的精銳守衛部隊。
第二年,爲國憂慮的大臣們見武宗被宦官們搞得不理朝政,便紛紛勸諫。開始武宗聽不進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變,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這才有所表示。武宗打算將劉瑾先貶到南京。
但大臣們則堅決要求殺掉這個禍根。爲了讓皇帝下決心除掉劉瑾,大臣們聯合了當時的京城主要官員,準備第二天一起勸諫武宗殺掉劉瑾。但吏部尚書焦芳卻在當天晚上向劉瑾透漏了消息,劉瑾一聽,大驚失色,趕忙召集其他七人連夜到武宗面前哭訴求情。
武宗念及劉瑾以前的忠心照顧,竟赦免了他們,而且在他們的慫恿下,將司禮監、東廠、西廠也讓他們分別掌管。同時,將另一個忠直的太監送南京充軍,後又在半途追殺。武宗的義氣用事、不辯是非給明朝帶來了大災難。
司禮監在當時是很重要的內宮官署,有掌印太監一名,秉筆太監八、九名。在明朝,百官向皇帝上書,要先送內閣,由內閣輔臣做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叫做「票擬」,再交給皇帝批閱。皇帝用朱筆(即紅筆)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紅」。有的皇帝如果不勤於政事,便讓司禮監寵信的太監代筆,這就給太監的胡作非爲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司禮監的太監還有一個其他部門無法比擬的特權:傳達皇帝旨意。有時由秉筆太監記錄下皇帝的話,然後讓內閣起草,或者由太監口頭傳達給有關大臣。這種制度直接給宦官造成了篡改聖旨的機會。劉瑾就是司禮監的主管,這是他專橫跋扈的重要資本。
打擊報復
對於曾經使他身陷絕境的大臣們,劉瑾恨之入骨。在自己掌握大權之後,便向這些不聽話與自己作對的大臣們開刀了。他用的方法很多,一是處罰,即罰米供應邊境。因爲罰的數目很大,有的竟達到幾千石之多,致使很多大臣被罰得破産。其次是身體處罰,最狠毒的是去衣廷杖。
在明朝,原來的廷杖僅僅是對大臣的一種人格侮辱,並不是身體處罰,所以允許大臣用氈、毯以及棉衣墊在身上。但劉瑾卻要大臣脫衣受刑。行刑期間又授意執行的錦衣衛加力責打,結果大臣們常被當場打死。還有,劉瑾造了一種大枷,有一百五十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這種枷後,沒幾天便被拖累致死。劉瑾的陰險毒辣由此可見一斑。
劉瑾知道負責勸諫的言官們對他的威脅很大,在掌權後,對言官也不放過。除了藉故進行罷免、廷杖以及誣陷定罪外,在平時還制裁威脅這些言官:命令他們在早晨寅時(三點到五點)入朝,一直到下午的酉時(五點到七點)才讓走。一天上班時間竟達十四個小時左右,劉瑾的目的就是讓他們不得休息,讓他們沒精力彈劾自己。
劉瑾打擊異己時隨心所欲,對於在平時只對他作揖而沒有磕頭行大禮的翰林院的官員,他也不放過。找了個藉口一次就把二十人趕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