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義曾投靠朱溫及南唐,而馮道曾為契丹人效力,在當時受遼國欺負的宋朝而言,這些行為都是宋人不恥的。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3/43z/43z04/43z0408.htm
馮道
馮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附近)人,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契丹的輔佐大臣。馮道最早事幽州劉守光,為其參軍。及劉守光敗,由宦官張承業以文學推薦給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為掌書記。後唐莊宗李存勗即位,拜馮道為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明宗時,馮道為端明殿學,任宰相多年。長興四年(933年)明宗死,又相愍帝。不久潞王李從珂反於鳳翔,愍帝出奔,馮道遂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是為廢帝,馮道亦為宰相。後晉滅唐,馮道又事晉,守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魯國公。由於後晉廢了樞密使,因此權歸中書,故一切大小政事,皆由馮道處理。石敬瑭死後,馮道又為出帝石重貴之宰相。契丹滅晉,馮道事契丹為太傅,跟從耶律德光北歸至常山。後漢立,乃歸漢,以太師奉朝請。周滅漢,又事周,拜為太師兼中書令。故《新五代史》稱其為「事四姓十君」。馮道為人刻苦儉約,曾為後唐明宗誦聶夷中〈田家詩〉,使其瞭解民間疾苦。馮道曾於後唐長興三年,奏請朝廷刊刻九經印賣,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歷時十九年才得以完成,其成事實與馮道的努力分不開。馮道晚年自號「長樂老」,以事「四姓十君」為榮。這與他事君很少諫諍、奉迎上意,不無關係,死年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