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承認滿洲國,只會加速蔣介石政權的崩潰,因為蔣介石必須面臨到強大的民族主義壓力,與必然以此為口實的地方派系與中共。再者,如果張學良不過孤身一人,此舉或許有用,但事實上他卻掌握了東北軍,此舉不過刺激張學良起兵反蔣而已。
蔣介石當時僅只是對日妥協,便在各地受到極大的壓力,不單是來自輿論的撻伐,更有各地軍政實力派以此為反蔣口號,此起彼落地起兵稱叛,使蔣光安撫、進討都忙得不得了,怎麼可能直接同意日本的要求,這不是逼東北軍完全與共軍站在同一線,也讓各地反蔣軍隊更有輿論基礎?如此,蔣若真能避免對日作戰,則他不得不面對反蔣各派可能的聯合,於是避免了外戰,卻引發了內戰,對蔣介石政權的維持更顯困難。且中央軍中對日不滿者也很多,蔣要如何安撫這些部屬,使之不生變故?
再者,蘇聯一向不願中國親日,因此當中國政府明確倒向日本後,蘇聯必然加強其對外蒙的軍事力量,直接控制早已駐軍的新疆,並加強對中共的援助,這對於蔣介石來說更為不利。且日本以當時的戰力,仍不足以對抗蘇聯,所能提供蔣介石的援助將十分有限。這反使蔣介石的處境更加不利。且萬一蘇軍入侵,華軍也無力抵抗,而蘇聯並不似日本,一但真的開打,戰爭所能持續的時日將更為持久與慘烈。
此外,在外交上,蔣介石承認滿洲國獨立既不能加強其外交地位,反易使向來力主門戶開放的英、美疏離中國。除非日後軸心國戰局十分順利,或中國能不被迫加入軸心國,則最終中國則難脫二戰失敗之局,也不是十分正確之舉。
2011-12-09 11:18:50 補充:
日本當時的國力根本不敵蘇聯,所以在張鼓峰、諾門罕失敗後,就放棄與蘇聯直接交戰的企圖,雖然這兩役蘇軍損失不亞於日本,但對蘇聯來說,這些損失就蘇聯的國力尚可承受。然而對於日本來說,這已足使日本了解,一但大規模戰爭後,日軍的損耗與恢復速度,將大大不如蘇聯,最終讓日本選擇放棄對蘇作戰,轉而簽署《日蘇互不侵犯協定》。
2011-12-09 11:25:45 補充:
其二,日本的後勤與儲備戰爭物資不多,縱然擊敗中國,亦無法與蘇聯對抗,更別提當時中國的油田幾乎沒探勘出來,即使日軍佔領中國後,立即開挖運用,也不可能立即進入生產,且不論其鑽探與開挖等問題,當時中國煉油設施亦不足,因此仰賴中國的資源,本身就是十分冒險。
且就史實來看,日本本身缺乏資源,在美國對其實施禁運下,為了保持其在東亞的戰略地位,因此日軍日後積極向印尼發展,以取得在印尼已經開發,且蘊藏豐富的油田。這也說明日本與英、美、荷等同盟國間,幾乎不可避免一戰,日本也更無勝算。
2011-12-09 11:27:38 補充:
將日本海軍與陸軍混為一談,實在會錯估日本的實際國力,且1944年時,日本海軍已呈敗退之相,幾無力與美國海軍硬碰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