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很多人有挖耳屎的習慣,以為耳內有耳屎就是很髒,想杷它都掏乾淨。
其實耳屎是否能清除乾淨呢?這是不可能的,亦是不必要的,經常掏挖的人,經常掏挖的人,耳屎反而愈多。 耳屎是由外耳道軟骨部皮膚中一種皮脂腺分泌出來的黃色黏稠液體,具有殺菌,抑制真菌生長,保護外耳道皮膚的入用,並有抵抗潮濕以及黏附灰塵及小蟲的功能,以阻止侵入耳道深部。正常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表面附有一層極薄的耳屎,由暴露在空氣中,致常呈片狀,此種耳屎能自動排出。有些人耳屎分泌比較多,在耳道出口呈現黃棕色凡士林樣分泌物,俗稱「油耳朵」,只要不影響聽力,亦不必將其清除,因為北種耳屎都在軟骨部,很是表淺,經咀嚼等活動後,自然會排出。
耳道內耳屎如凝聚成團,並阻塞耳道時,稱為耳屎栓塞,這是因為耳屎分泌過多所致,常與外耳道皮膚受刺淚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挖耳引起,亦可能因外耳道狹窄或異物存留使耳屎正常排出受阻堆積而成。耳屎栓塞時常呈黑色或棕色硬塊,觸之不動。常出現的症狀是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耳痛、眩暉、耳鳴等,有時因耳屎栓塞塊刺淚耳道後壁的迷走神經而產生反射性咳嗽。持續的刺淚外耳道皮膚可誘發外耳道炎。
對耳屎栓塞者不可盲目掏挖,因為此時耳屎堅硬如石,硬行挖取劫必傷及外耳道皮膚甚至損鼓膜,並易引起感染。不恰當的挖耳,把耳屎塊推向深部,更難處理。
對外耳道耳屎塞者,應當請耳鼻喉科醫生檢查和處理,在良好的照明和直視下清除,必要時可加用適當的麻醉,尤其對小兒患者為重要。有時對大而堅硬的耳屎需先點耳藥數天待其軟化後方能取出。
總之,適量的耳屎有保護作用,不必挖它。耳屎過多結成團塊時,千萬不可自己亂挖,以免發生意外,自討苦吃。
耳外耳道皮膚很薄,掏挖時容易受傷破皮,導致外耳炎,發炎後的耳道表皮往往失去了將耳垢外排的自清能力,使耳垢積留於耳道內,造成所謂「耳垢愈挖愈多」的結果,自行掏挖也常會將耳垢推向耳道深部,使之更不易排出。如遇耳道狹窄或耳垢產生過速超過排出量時,耳垢會逐漸囤積;或在游泳、淋浴耳朵進水後,原在於耳道內少量的耳垢因吸收了水份而膨脹,以致耳道突然阻塞,稱為「耳垢栓塞」或「耵耳」。
耳垢完全阻塞耳道,會影響聽力,造成傳音性聽力障礙,並引起耳部脹痛,有時候會刺激耳道皮膚造成濕疹,使之糜爛發癢。若能即時找耳鼻喉科醫師診查,可以很快發覺原因,阻塞的耳垢有的質軟如蠟,也有堅硬如石,大部份均可用耳鑷、耳鉤取出。若耳垢瀰漫堅硬,一時難以取出來,可先行滴用耳藥水,每日數次浸泡著,幾天後待其軟化再行取出,或用水沖洗法,以水將耳垢沖出來。無論如何儘量避免自行掏挖耳朵,才不致一挖就中獎。
耳屎(耳垢、耳蠟)
耳屎是盯聹腺之分泌物聚集而成的,如有較多的油脂就形成耳蠟俗稱油耳,而較乾燥的叫做乾耳屎俗稱粗糠耳。基本上耳屎是用來保護耳道皮膚的。常掏耳屎或耳搔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這麼一來耳屎會更多,耳道會更癢。過多的耳屎聚積多少會影響聽力。多數的患者來看診,在醫師挾出大塊耳屎後會覺得『大開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