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2011-12-06 3:30 am
誰可以幫我想想鄭和下西洋的前提概要要怎麼寫??

回答 (4)

2011-12-06 6:50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15
遠航最佳人選
鄭和在「靖難之役」 中多立奇功,明成祖即位後,任命他為內官監 太監。由於鄭和為人智勇俱全,儀表堂堂,加上是伊斯蘭教徒,與當時西洋伊斯蘭國家加強交流更為便利,因此是充當出使西洋使節的最佳人選。
世界遠航的先驅者
在十五世紀初的二十八年間(1405-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率領龐大的船隊下西洋 ,遊歷了遠至東非及紅海沿岸的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壯舉。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比西方哥倫布 發現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 開闢新航路早93年、比麥哲倫 到菲律賓早116年,堪稱世界遠航的先驅者,最近甚至有研究指出鄭和才是第一個完成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鄭和前後七次遠航,歷時長達28年之久。究竟明成祖為何花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派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呢?
學者的不同看法
針對這個問題,學者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諸如為了宣揚國威、睦鄰外交、拓展貿易、尋找惠帝等等。不過這些看法是依據各種相關的史料提出的,並非有真憑實據,因為鄭和死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全部被毀,所以真實原因已無從查考了。
哪種看法最可信?
各種看法中,以拓展貿易和尋找惠帝的看法,可信度較低,即便是原因之一,也只是比較次要的。根據大多數學者的意見,普遍認為明成祖派鄭和出使的主要動因,是為了宣揚國威,並借此來加強與西洋各國的友好聯繫,即睦鄰外交。這與成祖的作風及明初的對外政策是相一致的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3/61z0315.htm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世稱三保太監,十五世紀初葉著名的航海家。自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第一次從永樂三年六月到永樂五年九月,自蘇州劉家港出發,經歷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西海岸的柯欽以至古里(今科澤科德)。第二次從永樂五年十一月到永樂七年七月,沿同樣的路徑至古里。第三次從永樂七年九月到永樂九年六月,以東印度洋為中心,從爪哇、蘇門答臘往錫蘭,又北上印度東海岸,抵孟加拉灣,然後折回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修築城塞後返國。第四次從永樂十一年十月到永樂十三年七月,又經東印度海岸折往波斯灣,到達霍爾木茲。也有認為這次遠航到達東非沿海的。第五次從永樂十五年秋到永樂十七年七月,與前次航線相同,抵波斯灣,又另分一支船隊經由阿拉伯南岸遠航到東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臘瓦、馬林迪等地。第六次從永樂十九年春到永樂二十年八月,除駛入波斯灣外,另有分隊繞東非沿海諸港口航行。第七次從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進行了經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灣的最後一次航行。這次,鄭和的部下到達了阿拉伯的麥加。據《明史》記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所率部眾就有二萬七千多人,船舶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就有六十二艘,規模之大,史所未有。前後七次所經國家凡三十餘國。這樣的空前壯舉,較之葡萄牙的達‧伽馬由伊斯蘭教徒導航橫渡阿拉伯到達科澤科德早八十多年,也加深了中國和所到各地貿易和文化交流。而鄭和遠航對東南亞地區的開發,貢獻尤大。
2011-12-06 7:22 am
老大應該也看一一卞>http://www.taiwanenews.com/doc/su20070830.php
2011-12-06 6:41 am
時代:明朝

在位皇帝:明成祖

背景:貿易(與東南亞國家增加友好關西以利貿易發展)

影響:
1.鄭和多次下西洋,恩威並施,西洋三十餘國遣使入貢,國威遠播。
2.鄭和下後,海外貿易迅速發展,推動國由手工業之生產。
3.鄭和下西洋所繪製之航海圖及其卭員之著述,豐富中國之航海、地理知識,對東
西交通貢獻甚大。
4.鄭和下西洋後,明朝海外聲望日隆,華僑地位日高,刺激國人移民南洋,奠定華
僑在南洋之地位。
5.鄭和下西洋,中國文化亦隨之傳至海外,西洋各地均深染華風,諸蕃王子亦多來
華留學。
6.臺灣現今的南海諸島,大概也是在那時候劃入中國版圖的

詳細介紹: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 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史稱鄭和下西洋。

明代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和明代雜劇《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也是唯一的東方人。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美洲和紐西蘭[1]。鄭和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當代航海事業的頂峰,後世幾百年中,幾無人能。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世。

參考: 維基百科
2011-12-06 5:25 am
鄭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b/Zhen_he.jpg/180px-Zhen_he.jpg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b/Zhen_he.jpg
位於馬六甲的鄭和像 出生 洪武四年
1371年
雲南昆陽州 逝世 宣德八年
1433年 (62歲)
古里 親屬 父: 馬哈只 經歷 四品內官監太監、三保太監鄭和(1371年-1433年),原姓馬,小名三寶,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鎮)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5%92%8C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5: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205000010KK064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