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何時主合

2011-12-02 8:22 am
宋高宗之前主戰
那是哪個時間點讓他改變呢?
請給我確切時間和原因!
更新1:

TO HAHA 我要問的不是紹興和議@@ 是主合的想法 TO品毅 宋高宗之前是主戰 他見岳飛提拔岳飛 幾次北伐都有他的指示 可是我手邊資料很不詳細 上網查資料只有突然在紹興7年有表示主合的言論出來

更新2:

哭 拜託我不是要紹興和議呀OTZ

回答 (3)

2011-12-02 4:38 pm
✔ 最佳答案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5/55z/55z03/55z0311.htm
宋金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是南宋與金訂立的屈辱和約之一。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本來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潁昌等役的勝利,然而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下令撤軍。完顏宗弼(金兀朮)則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將劉錡等在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大敗金兵。金兵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回擊了宋兵。為了徹底求和,宋廷以論功行賞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位大將召赴臨安,分別委以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的虛銜,解除了兵權。秦檜甚至拉攏張俊,進一步打擊堅決抗金的韓世忠和岳飛,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岳飛冤獄。這年十月,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和議;十一月,金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來宋,提出和議條件。最後雙方達成了和議,內容大體如下:
(1)宋向金稱臣,金冊封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2)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屬宋,北屬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縣),以及商州(今陝西商縣)、秦州 (今甘肅天水)的大半予金;
(3)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從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送 至泗州交納。
南宋於這個恥辱的條約中斷送了在這之前的抗金碩果,與金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南宋以恥辱所換取的「和平」,亦只維持了短短的二十年。


2011-12-02 13:38:37 補充:
建炎二年 (1128年)起



http://ks.mysch.net/~ks-chis/My-chisWeb/mywebs/article/003.htm


宋室南渡以來,諸將擅兵於外,稍自攬權,因而財力漸充,兵勢自壯。而諸將用其管理下的軍隊來對抗金人,財力方面自然比較容易應付,而且亦比朝廷方面的軍隊有力得多。


金人想要以漢制漢,故先後擁立了張邦昌及劉豫。然二人皆非有能之輩,不但南侵不成,更常被宋兵所阻,未能發揮其作用。而在其時,金人在北方巳佔領了大量土地。极需時間來消化,故對消滅南宋的興趣大減。

2011-12-02 13:38:42 補充:
此外,高宗及秦檜之主和亦促成了南宋的偏安。高宗非一有為之君主,而高宗亦畏於金人威勢,擔心自己皇位不保,因而想向金求和。在建炎二年起,高宗巳不斷向金乞和,金更因此在建炎七年廢劉豫而直接與高宗言和。其後,在秦檜的協助下,高宗不斷向金求和,以求保其帝位及其江山。紹興十一年之和議,令岳飛死掉,但亦令金人不再南侵、因金人本身亦巳現無力之形勢。


總括來說,高宗能偏安江左,主要是諸將為宋製造了有利的條件,而高宗亦刻意求和,因此金人亦願意求和,因此高宗才能偏安江左。
2011-12-02 7:03 pm
紹興和議是南宋和金國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的和議,南宋朝廷在急於求和下,接受了金國的苛刻條件。背景關於紹興和議前宋金戰力消長,請參見宋金戰爭 (1125-1141)宋高宗紹興年間,南宋軍隊的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以及其他將領如劉錡、吳玠等已形成強大軍力,其中最強的岳家軍甚至通過俘獲以前偽齊的萬匹戰馬,成立了南宋年間絕無僅有的萬騎馬軍,可以和金國女真精騎對陣。紹興七年(1137年),趙構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1]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2]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3],請趙構遙尊韋氏為皇太后,趙構聽從。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的前幾個主帥完顏宗望、完顏宗輔、完顏宗翰已先後病故,完顏昌剛被完顏宗弼(兀朮)所殺,完顏宗弼成為唯一的金國軍隊總指揮,其所部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卻先在開封正南(偏東)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金國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4]。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楊沂中和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至此,南宋可戰而不戰。為了徹底求和,四月下旬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趙構生母韋氏託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裡。「洪皓在燕,求得(韋)后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2]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5]。於是趙構和秦檜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了《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趙構也於殺死岳飛後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 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囚禁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明顯的拖延。[6]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B9%E8%88%88%E5%92%8C%E8%AD%B0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1-12-02 2:34 pm
從一開始就被打代跑,跑到沒路可跑了還跑到海上搭遊艇觀光,金兵入海追了300里也追不到才返回,趙構夜半作夢都想求和...

金史 宗弼傳
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朮,亦作斡出,或作晃斡出,太祖第四子也。
宋主自揚州奔於江南,宗弼等分道伐之。...宗弼自江寧取廣德軍路,追襲宋主於越州。...宋主聞杭州不守,遂自越奔明州。...[[城中出兵,戰失利,宋主走入於海。]]...伯諤言:「宋主奔溫州,將自溫州趨福州矣。」遂行海追三百餘裏,不及,阿裏、蒲盧渾乃還。

2011-12-02 16:17:31 補充:
趙構怎敢主戰,跑都來不及了,一心只想劃江偏安,趙構逃亡生涯史書記載一堆,至於任命所謂的[主戰派],其實是那些將領[想戰]來個盡忠報國的心態,既然主戰派想戰趙構就順水推舟的任命。

而趙構本身則抹油往東南逃命[請閱讀宋史高宗],等到主戰派被打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主和。

對於岳飛的史料岳飛事蹟深受演義小說與所謂的愛國情操的影響,爭議頗大。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1: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202000010KK001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