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春節】…………….年夜飯.年糕.湯圓
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曆,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西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 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曆紀年,農曆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裏“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划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端午節】…………………….粽子
端午悼念愛國先人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禦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西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群眾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這天定為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謚藝,萬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中秋節】……………….月餅.柚子[現在很多地方流行辦烤肉]
中秋闔家團員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遊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闔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年夜飯】
除夕晚上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開動,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嚐。幾道菜餚,含有 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壽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 全雞象徵全家福「雞」 與「家」 諧音 ; 吃「蚶」與「胖」 諧 音,取 其 發 福 之 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 指 「三 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年糕】 「糕」與「高」同音,取其「年年高昇」的吉祥意思
【粽子】 台灣俗傳端五吃桃、茄子、菜豆,可以健康、長壽。俗語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粽子作法分南北不同。北部將米泡水瀝乾並用油炒香,並加入五香粉、糊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再用竹葉包裹填餡,再蒸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炒半熟再包裹填餡後蒸食。南部是用純白糯米浸泡後加肉餡,以綠竹葉包裹,水煮至熟透。餡料的內容有豬肉、香菇、蝦米、花生、鹹蛋黃、紅蔥頭、栗子,隨個人個人喜好增添。
http://www.cmes.tn.edu.tw/c91502/dw.htm
2011-12-01 18:46:38 補充:
【湯圓】有人稱為雪圓,一般則稱做湯圓。舉凡過年.結婚.生子.開張.新居.作壽等,都會使用,象徵團圓,圓滿之意;每到入秋之際芋頭的生產期,還可將芋頭製成芋泥加入雪圓中做芋圓,充滿芋香的雪圓滋味更是美味。
http://www.mikefarm.com/rice_dumpling.htm
2011-12-01 18:51:03 補充:
【月餅】象徵團圓,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相傳元朝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 統治,有志之士抗元,而整合反抗的力量,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溫便想一 計,散佈將有瘟疫的流言,要人們於中秋節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 家後切開看,裏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民眾紛紛響應,因而推翻元朝。月餅成為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大致可分平式、蘇式、台式、廣式四種。
平式就是北平的月餅
蘇式月餅是蘇杭一帶
廣式月餅是廣東或香港
臺灣月餅又稱月光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