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的旗人去了那裡

2011-11-28 12:54 am
在滿清期間,

中國內地有很多旗人,

但清朝被推翻後,

旗人似乎都銷聲匿跡了,

究竟他們去了那裡呢?

希望知識達人幫忙解答,

謝謝!!!

更新1:

感謝各位好友贈點支持!!! 感謝各位大大的資訊分享!!! 亦感謝各位好友踴躍發表意見!!!

更新2:

感謝各位之餘, 在下的知識水平真的不足以揀選出最佳, 因此稍後會將問題交付投票, 假如不想參與投票的回答網友可以選擇刪題, 當中構成的不便, 在下深感抱歉, SORRY~~~

回答 (8)

2011-11-28 1:45 am
✔ 最佳答案
應該是進入民間成為一般老百姓了,滿人現在大多已經漢化很深,可以完全融入漢人的生活了


圖片參考:http://i.imgur.com/Bvn9E.jpg


2011-11-27 20:43:56 補充:
樓下的根本來亂的

2011-11-27 20:47:09 補充:
滿人大多數早已漢化,跟漢人通婚的也非常多,從外表要分辨根本不可能,更何況就算前幾代是旗人,後代子孫也不一定會知道啊
2011-11-28 3:18 pm
旗人還有一次改名是因為滿州國結束後要避免漢人的報復,所以紛紛改名,前陣子認識一個愛新覺羅的後代(當然不是某金),他的長輩是在那時改名的
2011-11-28 9:14 am
i我看了回答有點啼笑皆非,
首先說明,旗人就是滿人,滿清入關前是全民皆兵,
所有滿人都分屬八旗,即使是奴隸也有旗藉,
都受旗主管核,並不存在沒有旗藉的滿人,所以旗人就是滿人。
而現時中國大陸對每個人的身份還是有戶口管理,
其中有一欄是種族,滿人的登記是滿族,
並沒有被漢人同化消失不見這回事。

2011-11-28 01:21:37 補充:
在清朝時每個滿人都可領到國家發的公費,不用工作也能過活,
所以培養成好吃懶做的個性,在民國剛成立時,滿人因怕漢人報復,
加上滿人給人的 印象是不會做事,在失去國家公費後要找工作過生活,
所以多取了漢姓以隱瞞身份,當時的戶藉制度不嚴,所以在民國初年登記為滿族的人口不多,只有數十萬人。

2011-11-28 01:34:22 補充:
在中國建國後對小數民族有優惠政策,很多隱藏的滿人重新出來登記,在60年代登記的滿人有二百多萬,至公元兩千年已增加到超過一千萬。
但相對於漢人過十億的數量,滿人佔的比例仍低,不及百份之一。
在外貌上滿人與漢人的分別不大,現在也沒有剃頭穿旗裝的風俗,生活習慣也和漢人無異,所以在外觀上無從分別,但滿族亦不會隱藏自已的身份,我就認識數位滿族朋友。
2011-11-28 5:17 am
旗人就是滿人,基本上都已經漢化,只是部份仍然保留滿人的身份。
http://www.manchusoc.org/contents/cover.htm#03
自滿洲入關後,初以八旗分駐各地(若干城市皆有滿人城),散佈全國,經過二、三百年時間,與漢、蒙、回族融合,漸漸失去原有語言、文字,匯入整個中華民族之洪流,其風俗、習慣、生活起居與漢人殊少差異。

2011-11-29 11:47:26 補充:
漢八旗及蒙古八旗的都是旗人,只是血統上並非像滿州八旗那樣正宗而已。這些人後來也根據他們本身的意願被劃分為滿人,就好像現在大陸劃分出來的滿族,其實部份就包括這類血統本來是漢人及蒙古人的,有問題乎?
2011-11-28 4:43 am
呵呵,他們不跟你講,你也不知道他們誰是旗人。

外表又看不出來。
2011-11-28 3:14 a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0112602727

2011-11-27 19:14:25 補充:
不知上面的網頁最佳回答者跟003回答者是否同人
2011-11-28 2:32 am
那是所謂的”抬旗”制度吧,旗人除了滿州八旗、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外,地位最高的滿州八旗又分為上三旗與下五旗(漢蒙八旗也有上三旗與下五旗,但地位不及滿州八旗),為了鼓勵下五旗人為皇帝建功立業與攏絡權臣,特別建立了“抬旗”制度。“抬”意即由下往上升。由“滿洲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者,謂之抬旗”。 抬旗後被抬旗人的直系子孫皆一起抬旗,但旁系同胞兄弟仍隸原旗。另外皇太后家族也會被抬旗,康熙以後,抬旗方式多樣化,上三旗的漢軍也可以抬人同一旗分的滿州旗,康熙將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一家,由原隸屬鑲黃旗漢軍佟氏抬入滿州鑲黃旗,太后家族抬旗自始成為慣例,此外包衣旗人(內務府管轄的旗內奴僕)可以拔出內務府抬入滿州旗。不同形式的“抬旗”,成為清代滿、蒙、漢軍旗人間、上三旗人與下五旗人中、正身旗人與非正身旗人間成分流通的一種特殊途徑。
決定隸屬當然是皇帝,由於上三旗以戍守京畿為主,在天子腳下,除了名義上的地位較高外,連帶被抬旗的家族未來飛黃騰達的機會也高於分戍各地的下五旗與漢、蒙八旗。上下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會地位事實上的差別。上三旗守衛皇城,挑取侍衛,皇帝外出時擔任扈從,是皇帝最依重的親軍。下五旗除守衛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駐防戍衛。聖祖沖齡即位時,以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鼇拜(鑲黃旗)為四輔政大臣,均出身上三旗,說明上三旗人在參預政治方面也享有優勢。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1-11-28 1:37 am
應該是混入百姓中了
例如老舍
老舍是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
台灣也有阿
金溥聰的父親金鑠是歷史學者,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滿族鑲黃旗人。曾有媒體指稱金溥聰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堂弟,對此金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和溥儀的血緣親疏關係,並表示,這部分只能由歷史學者考證

2011-11-27 17:41:04 補充:
所謂的八旗
是結合平時生產、戰時出兵出征的小單位。開始只設「黃紅藍白」四旗,後又增設四旗,周圍嵌上其它顏色,稱為鑲黃、鑲紅、鑲藍、鑲白,與原本的純色的正四旗合稱為八旗。當時,旗下並不分民族屬性。皇太極繼位後,從滿洲八旗中分出蒙古八旗,又另外組建漢軍八旗。因為有了這三個支系,很多史料又稱將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統稱為「二十四旗」

2011-11-27 17:41:09 補充:
經歷康雍乾三朝之後,八旗將士的生活日趨墮落。清高宗閱兵之時,已是「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乾隆年間,因為財政原因導致大量漢軍旗人出旗為民。鴉片戰爭爆發後,隨著割地賠款,白銀外流,清廷已經無力供養八旗子弟,統治者開始默許旗人自謀職業,甚至跨旗居住,制度的整體性逐漸名存實亡。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宣統帝宣布退位,清朝滅亡。八旗制度至此也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2011-11-27 17:43:45 補充:
所以結論是
八旗制在清末就已經名存實亡
只是個頭銜而已
更何況八旗有漢族 滿族 蒙古
所以旗人的數量和行蹤在滿清滅亡之後就很不好捉摸了

2011-11-27 18:40:19 補充:
003根本沒回答

2011-11-28 21:57:39 補充:
004
旗人不是也有漢人和蒙古人嗎?
參考: 敘述來自維基, 維基, 維基, 自己, 自己,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0: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27000015KK052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