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內容大鋼

2011-11-26 5:09 pm
"漢武帝的內容大鋼"
需要三百個字,
和心得七百個字~~
急~急~急

回答 (3)

2011-11-26 11:27 pm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BC%A2%E6%AD%A6%E5%B8%9D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8月10日-前87年3月29日),漢朝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子、漢文帝劉恆孫、漢太祖劉邦曾孫,其母是皇后王氏。四歲封為膠東王,七歲時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在位時期,漢朝盛極,稱漢武盛世,然而史學家亦常批評他過份迷信及暴虐。
2011-11-26 10:14 pm
係戲?書?詩?
"漢武帝的內容大鋼"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8月10日-前87年3月29日),漢朝的第7位皇帝。漢景帝劉啟子、漢文帝劉恆孫、漢太祖劉邦曾孫,皇后王氏之子。4歲封為膠東王,7歲時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是第3位在位最長時間的皇帝,緊隨皇帝康熙和乾隆其後,漢武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繼承了文景之治留下來的富強基礎,即位後勵精圖治,對內攬人才、興文教、振經濟,對外伐四夷、通西域、顯國威,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學術上的正統地位,把西漢王朝推向極盛。這位富創造力的皇帝曾創立多項制度及紀錄,影響延及後世逾千年。在位時期,漢朝盛極,稱漢武盛世,史學家亦常批評他過份迷信及暴虐。在位時幕幕巫蠱悲劇,犧牲皇室和無數大臣,史稱「巫蠱之亂」或「巫蠱案」。

心得
他首先以儒家觀念為思想核心,積極進行各項改革:
一、教育學術: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置五經博士,成立太學,博士弟子員共有50人,跟從博士學習,凡是精通一經以上,就可以補授為官吏。儒學經過漢武帝的提倡,從此以後成為中國學術的正統。
二、財經變革:為了廣開財源,充實府庫,漢武帝推行了以下的政策:
1.統一貨幣:針對以前私鑄盛行,武帝發行「五銖錢」,統歸政府鑄造,嚴禁人民私鑄,統一了全國的貨幣。
2.公賣事業:武帝時代將鹽、鐵、酒收歸政府公賣,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
3.國營貿易:所謂的國營貿易就是平準與均輸兩法。平準法就是在京師設平準官,負責收購天下貨物,賤價收購,高價則以平價出售,以平抑物價。均輸就是在各地設置均輸官,負責將地方貢獻京師的貨物,運往價高的地方出售,得錢歸公。
三、人才選拔:漢武帝特別重視人才的選拔,厲行察舉的制度。漢初無論是中央或地方官的任用,都被宗室、外戚及淮泗功臣集團所把持。到了漢武帝時代,下令由全國各地推舉有品德有才**人,經由中央政府加以考試,使具有真才實學的人都出來擔任官職;官場獲得品學俱優的新血,也提高各地百姓對政府的向心力。
公孫賀是當時丞相,捉拿陽陵大盜朱安世,為了報復,他向漢武帝寫了封揭發公孫賀的信,說他埋下木偶巫蠱武帝。查究由江充(漢武帝的寵臣)負責,他派手下羅織罪名,使得很多人無端獲罪。這一巫蠱案使武帝更加疑神疑鬼,這種迷信猜忌之心又被江充利用,除去了公孫賀後,又把仇恨的利劍指向曾得罪過自己的太子劉據。
太子劉據最終戰敗,眾多的賓客和少傅石德以及太子家小全部被殺。皇后衛子夫感到脫不了關係,也自殺身亡。不久太子的行蹤被發現,畏罪自縊,全家死亡殆盡,但武帝想不通,派人調查此事。
一年後真相大白。太子無辜,皇后冤死,純粹是由江充策劃的宮廷巫蠱冤案。史書記載這些巫蠱案牽連的人前後超過10萬,晚年時漢武帝已感到巫蠱術的危害,遂誅滅江充家族,築「思子台」,在太子蒙難處築「歸來望思台」。
參考: google
2011-11-26 10:05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c/22c01/22c0101.htm
漢武帝盛世的文治武功
景帝死後,子劉徹繼位,即漢武帝。經過文景之治,經濟恢復,財富大增,為西漢富強奠下基礎。平定七國之亂後,中央政府的權威又進一步確立。在這種有利條件下,雄材大略的漢武帝乘時奮發,文治、武功昭著。因此武帝執政的五十多年,成為西漢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大的時期。
武帝即位後,首先大力加強中央集權。他繼續執行文帝、景帝的削藩政策,取消大批封國,在全國範圍內恢復由皇帝直轄的郡縣行政制。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武帝又加緊對思想文化的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首都長安開設太學,專門講授儒家學說;又多方獎勵學術,招聘人材,讓許多儒生通過考核而擔任政府要職。
在經濟方面,武帝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強漢朝的統治。如著手推行新經濟政策,規定由朝廷統一鑄造貨幣,煮鹽、冶鐵、釀酒由國家專賣,不准私人經營。此外,又對工商業加強管理,向商人課以重稅,使朝廷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
武帝時期,不僅文治大興,而且武功鼎盛。鑑於秦末與西漢初年,北方的匈奴不斷南侵,武帝執政後,對匈奴進行大規模征伐。他派出大軍,幾次深入大漠,取得輝煌戰績。從此,匈奴向北遠遁,很長時間不敢再南侵,漢朝北部邊境的威脅得以解除。
在討伐匈奴期間,為了聯合西域各國,共同對付匈奴,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後來西域各國陸續派遣使者前來長安,中國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就這樣開闢了。
此外,武帝還派兵進入東北與平定南方,設郡治理,把勢力伸張到今朝鮮半島北部及越南中南部。經過數十年間的開拓,西漢的疆域大為擴展,版圖遠遠超過前代,而漢朝的國威也從此傳播於全世界。後世大多數中國人稱自己為「漢族」或「漢人」,與漢武帝盛世的文治武功有著直接的關係。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z/22z19/22z1901.htm
評西漢武帝之過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資治通鑒‧漢記十四》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c/22c25/22c2501.htm
以仁義道德治國?
漢武帝一面雖尊崇儒術,另一面卻重刑法、用酷吏、講聚歛、尚武功,故汲黯(?-前112)曾批評其為「內多欲而外飾仁義」。後世也稱武帝係「陽尊儒術,陰事申、韓」,意即儒其表、法其裏。其實武帝以後中國歷代統治者又何嘗不是如此。須知漢代之儒學已不同於春秋時代之儒學,它已兼採有法家、陰陽家諸說之成份,後世又出現儒、佛、道等調和趨勢。總之,凡有利於統治中國人民之任何思想學說,均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並奉為正統,否則將受到摒棄,此為讀史者不可不知。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z/22z18/22z1802.htm
漢武帝較秦始皇更險詐
每當談及漢武帝,很多人事實上都會想起西漢盛世,認為武帝是雄才大略;而想到秦始皇時,則多斥為暴君。事實上武帝為人,其暴戾貪欲不下始皇。但武帝較始皇「高明」的地方是他以「溫文儒雅」的儒家外衣,包裝了暴戾的法家本質。觀乎武帝之施政,如思想鉗制、強本抑末、武力開邊、重用酷吏等,較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秦始皇的暴是公開的,漢武帝的暴是以儒家的「仁義」來隱藏的,可見武帝比秦始皇在推行法家路線方面更為「高明」。當然,這種陽儒陰法的手段,沒有險詐之心是做不到的。汲黯評武帝「內多欲而外飾仁義」,實為公允之論。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2: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26000051KK001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