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義大利人的國家認同問題?

2011-11-20 5:42 pm
據說義大利這個國家的人民不會稱自己為《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一詞是外國人才會用的說法


他們只會以《米蘭人》、《威尼斯人》、《那不勒斯人》、《西西里人》等等自居


以上的說法是否屬實?

更新1:

交付投票 回答3不列入候選名單 因為我在意見2已經說明題意不是你答的那樣

回答 (5)

✔ 最佳答案
版主你好~


據我所知


義大利半島之所以衍生出「義大利」這個國名,起源與一八0三年拿破崙將米蘭和周邊的領土統一成立了「義大利共和國」。


不過「義大利」這個地名自古代就有了。其語源已經湳以考究,但據說古希臘人於義大利半島南部登陸時,因發現了牛隻,而取其地名「威伊特里」(意指年輕的壯牛),最後口音的誤差則變成了「義大利」。


久以來義大利不僅分屬各個國家,就連外貌也稍有差異。


因為如此,義大利人反而不是自稱是「義大利人」,而以都市或地域名稱來稱呼。

參考: 自己+網路
2011-11-27 1:44 am
義大利人仍是以"義大利"為其國家認同,所謂米蘭人、威尼斯人、那不勒斯人、西西里人只是地域認同,不是國家認同。

一般來說,在國內,義大利人會以地域認同作為主要的識別,這點與各國情況類似,就和我們在臺灣,會以台北人、高雄人等地域認同作為自我身份的識別是一樣的,但這不代表這些地域認同就取代了國家認同。也就是說,義大利人不會宣稱自己的國家是威尼斯、熱那亞、羅馬或西西里,而是會以義大利人自居。

2011-11-26 21:43:51 補充:
致發問者:
如您對我的回答仍有不了解,也請您追問,我將會再說明清楚。

2011-12-04 14:20:14 補充:
考慮到不願干涉投票,所以始終沒有辯駁,現投票已經結束,我將原本想說的部分在陳述一下。
義大利因長期分裂,所以有很強烈的地域認同感,特別是南方的西西里人,其地方的優越感有時會超越國家認同。但必須說的是,義大利人很清楚,不論是佛羅倫薩人、威尼斯人,還是西西里人,都只是義大利人的一部分。換言之,雖然他們都有強烈的地域認同,但提到國家認同時,則還是以義大利人為共同的認同。
2011-11-21 9:55 pm
to 意見者: SALLY
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這跟我問的意思不太相同
我所謂的這個《據說》是無論面對義大利本國人或外國人,無論身處義大利國內外,都不會稱自己為義大利人
尤其是西西里人更是如此
2011-11-21 5:10 am
長篇大論我不清楚~但我知道!!
在這裡的當地居民介紹自己~都是以城市代為解釋自己!

像似~台灣的人!例:台北人不會跟高雄人說自己是台灣人!
當然說是台北人!

一旦離開自己的國土時就會介紹自己是ITALIANI義大利人!

##住北義十多年的Sally##

2011-11-21 23:52:52 補充:
我還是不太懂你要問的意思??
我也想看解答的人如何回覆你所要的問題答案!
不好意思~
2011-11-21 3:36 am
意大利人在歷史、文化及種族上當然存在著某些程度的同源與及共同性,不過意大利人基本上是政治上的意義。北意大利人有阿爾卑斯種族例如金髮碧眼的外貌特徵,經濟也發展較好,例如米蘭及都靈等工業城市;南意大利人主要為黑頭髮黑眼睛的地中海種族為主,經濟較北部落後,例如拿玻里等地。
不過作為國家認同,意大利人基本上不存在矛盾,好像在海外的意裔人士,是沒有南北之分的。
http://alhist.blogspot.com/2005_10_01_archive.html
「單靠意大利本身的努力不能創造出統一的國家﹔她只能夠利用列國分歧以達成統一。」就直至1861年止的意大利解放而言﹐這個說法在何等程度上正確的﹖
意大利的民族主義分子未能在1848-49年使意大利獨立和統一﹐主要是由於他們未能獲得外國的援助﹐以打敗奧地利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事實不止如此。在1849年﹐外國的利益不利於意大利的情況。馬志尼和加里波的成立的羅馬共和國被法國的遠征軍所剷除。很明顯﹐單靠意大利本身的努力不能創造出統一的國家。然而﹐這次失敗為意大利人提供了一個苦痛的教訓﹐他們明白﹐意大利只可以利用列國分歧而造就統一的局面。正如V.D. Mahajan所說,「意大利在1870年達成統一﹐是由於意大利愛國者的努力﹑外國的援助﹐以及環境的因素所致。」然而,內部的改革,強化了皮德蒙的領袖地位,亦是在1861年北意大利解放一事中不可忽略的。因此﹐直至1861年止的意大利解放而言,上述說法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成立的。
意大利的統一歷史清楚說明﹐1852年後的國際形勢有利於實現加富爾冷靜的政策。加富爾一開始便明白到﹐意大利的統一只可以利用法國和奧地利在意大利半島上爭雄的局面而成。換句話說﹐如果奧法一旦聯盟﹐意大利的希望便會幻滅。1852年1月﹐加富爾讓薩丁尼亞無條件地參與克里米亞戰爭﹐為的是要避免奧地利和法國控制戰爭的形勢。在和平會議上﹐加富爾一方面提出意大利的問題﹐另一方面利用奧俄在遠東的分歧。在奧西尼(Orsini)暗殺事件後﹐加富爾甚至割讓了薩伏依爾和尼斯予拿破崙﹐使法國恢復了其自然的邊界。1858年1月卜諾姆比爾密秘條約規定﹐法國得幫助皮德蒙打敗奧地利﹐在皮德蒙的領導下成立北大利王國﹐並以教皇領導意大利統一。這個法聯盟條約導致1860年倫巴底被皮德蒙合併。
[略]
需要一提的是英法在北意大利的敵對關係。都林條約規定的割讓尼斯和薩丁尼亞警惕了法國人。他們害怕法國在意大利北部擴張﹐並抗議(雖然無效)這違反了1815年的領土安排。他們對法國人失去信心﹐而且永遠不能恢復。這導致英國實行不干預政策﹐而這實際上對於薩丁尼亞——皮德蒙合併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十分有利。
此外﹐南意大利順利的合併﹐也與環境的因素分不開。加里波的的遠征消息﹐使歐洲州各國警醒﹐因為意大利有可能出現一場共和革命。奧地利便在意大利統一完成以前盡力與普魯士﹑俄羅斯恢復神聖同盟。奧地利亦考濾過以軍事進行干預。這是在1860夏季的一件大事。如果這次干預真的成功﹐意大利的統一便可能長埋黃土。然而﹐俄國對意大利的政策受到法國的影響。法國在一份給沙皇的備忘錄中說﹐如果奧地利出兵意大利﹐法國不會承諾保持中立﹐因為她要保護兩西西里王國和教皇。另一方面﹐法國亦率先與俄國就近東問題達成諒解。這使俄國再三思量﹐並將其首要利益放在遠東。
[略]
然而﹐在較小程度上﹐加富爾旨在增強皮德蒙在反奧統一運動中的領導地位所推行的國內改革亦不容忽視。例如在軍事方面﹐加富爾重整了軍隊﹐建立新的堡壘和鞏固現有的堡壘﹐以及全面地增加軍事資源。在經濟和交通方面﹐他很注意發展工商業。他亦鼓勵興建工廠和購買進口機器。熱那亞和美國之間開辦了一個蒸汽船隊。皮德蒙因此與西方的連繫更形密切。此外﹐他與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協商商業條約。在政治方面﹐加富爾通過建立「可以信任的大多數」(board reliable majority)﹐鞏固了憲法。因此﹐到了1859年﹐皮德蒙成了意大利最富強的國家。
總而言之﹐與德意志邦聯中的普魯士不同﹐皮德蒙單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統一運動中抵抗列強。因為她有了一個精明的首相﹐憑著其冷靜的政策﹐所有以便可以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有利於意大利統一的部份。這就是為何題目中的引文可以是很大程度上成立﹐但我們還需顧及皮德蒙的國內政策。
(補充﹕意大利最終的統一亦是得益於1860年代末法奧兩國爭奪歐洲霸洲的情況。1866年的戰爭其中一個結果﹐便是將威尼西亞歸還意大利。1870年開戰後﹐法國從羅馬徹軍﹐統一得以完成)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3: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20000015KK018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