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興起到滅亡?(10點)

2011-11-17 2:46 am
請問一下
唐朝的興起與滅亡~~
像是
唐朝是如何興起的?
政權的更替?
行政規劃?
發生了何大事?
後如何滅亡?
被誰所滅?

1 請不要直接轉貼
2 簡潔明瞭
3 完整



謝謝~~~^ _ ^*

回答 (3)

2011-11-17 5:56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a/42a01/42a0101.htm
唐朝建立及玄武門之變
隋朝的暴政促成民變四起,中國又再出現群雄割據的局面,而唐王朝就在這個亂世之中建立。
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擁兵自立,其中李淵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終導致了唐朝的建立。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諸子中最有才能、膽識過人的一個。他眼見隋朝大勢已去,便暗結俊傑,銳意經略天下。公元617年,天下大亂,世民乘機勸父親起兵。李淵依世民及晉陽令劉文靜之計,起兵太原,自任大將軍,率兵三萬餘人進取關中,並於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在長安建立唐朝。當時割據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臨全國。唐高祖即位後,乃以世民為帥,領兵次第削平雄。到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鏟除了割據朔方的梁師都,全國復歸統一。
唐朝建立後不久,還爆發了一場骨肉相殘的變亂,即所謂玄武門之變。原來高祖正妻竇后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其餘長子建成、次子世民、四子元吉都隨父親打天下。唐朝建立後,高祖以建成為太子、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戰功顯赫,早為其兄弟所疑忌。太子見其弟謀略過人,手下人才濟濟,恐其奪位,故與四弟齊王元吉聯合,多次謀害秦王而未遂。李世民本就不願將自己創下之江山拱手讓人,遂決心發動政變。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秦王向父皇密奏太子、齊王淫亂後宮、多次圖謀害己之事,高祖定翌晨召諸子入宮勘問。當太子、齊王經玄武門入宮時,秦王突襲之,親手射殺太子,其下屬尉遲恭則射殺齊王。史稱「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殺死兄、弟之後,派尉遲恭帶兵進宮,逼高祖交出軍權,又誅滅建成、元吉之後裔,斬草除根。六月七日,高祖詔立世民為太子。是年八月,高祖又被逼讓出皇位,自稱太上皇,傳位給太子李世民,是為唐太宗(626-649),次年改元貞觀。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d/42d01/42d0101.htm
開元之治與唐代的全盛
我們習慣上將一個美好的時代稱為「黃金」時代,皆因黃金是貴重的寶物。這種時代亦曾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例如漢武帝的盛世,以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前期年號叫開元(公元713年-741年),後期稱天寶(公元742年-756年)。開元年間,玄宗政績粲然可觀,史稱「開元之治」。這是唐朝社會經濟和國力發展臻於極盛的時期,它承繼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治績,使唐朝的國勢發展到巔。
玄宗執政後,注意任賢納諫,澄清吏治。他先後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相;規定內外官吏遷調之制,選部分京官外調為都督、刺史,而地方官吏中表現優異者則提為京官;又令各道採訪使巡視地方,整飭吏治,加強中央權力。在經濟上,玄宗即位之初自奉甚儉,又令各地不得開採珠玉、製造錦繡,使武后以來後宮奢靡之風有所改變。由於開源節流,國家財政日益豐裕,倉庫充實,物價平廉。為了撰拔人才,玄宗還親自在殿廷複試吏部新放的縣令,對儒士甚為優禮,並令臣下訪求遺書,得圖書近五萬卷,使科技文化大放異彩。在軍事方面,玄宗改革兵制,招募壯士充當京師宿衛和鎮戍邊地,又在邊鎮重地設節度使。
由於玄宗的勵精圖治,開元年間經濟繁榮,國庫充裕,民生安定,國威遠播。唐代盛世至此進入了光芒萬丈的時代。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i/42i01/42i0101.htm
黃巢起事及唐的滅亡
唐朝後期,由於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最終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僖宗時,濮州鹽販王仙芝在長垣起事,句人黃巢起而響應。後王仙芝敗亡,黃巢繼領其眾,號「衝天大將軍」,由今山東、河南入湖北,轉戰湖南、江西、安徽,又東向浙江、福建,攻佔廣州。不久黃巢北上,攻陷長安,建國號大齊,逼得僖宗倉卒奔蜀。經過十年的擾攘,這一次民變才被鎮壓下去。但唐室經此沈重打擊,已根基動搖,岌岌可危。
唐室鎮壓黃巢起事,得朱全忠之力不小。朱全忠原名朱溫,本係黃巢手下大將,後降唐,被任為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全忠。次年,為宣武節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朱全忠與沙陀族李克用(856年-908年)聯合鎮壓黃巢之軍。此後,朱全忠即盤踞於宣武一帶,與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856-924)同為當時最有勢力的三大藩鎮。
民變平定以後,朝廷內部的宦禍仍未結束。昭宗即位後,與宰相崔胤等共謀除去宦官,便結納朱全忠作為外援。朱全忠帶兵入長安,盡殺宮中宦官凡八百餘人,唐朝的宦禍至此始宣告結束。朱全忠因誅殺宦官有功,被封梁王,獨專朝政。不久,全忠殺崔胤及昭宗,另立十三歲的哀帝。
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哀帝禪位,自登帝位,建國號梁,定都於汴州(開封)。唐朝至此宣告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2011-11-17 4:56 am
唐 首都長安
洛陽(公元904年-907年)[註 1]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共21位
李淵
李柷成立618年6月18日[註 2]
李淵於長安登基。滅亡907年6月1日[註 3]
朱溫篡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3/%E5%94%90%E6%9C%9D%E7%96%86%E5%9F%9F%EF%BC%88%E7%B9%81%EF%BC%89.png/280px-%E5%94%90%E6%9C%9D%E7%96%86%E5%9F%9F%EF%BC%88%E7%B9%81%EF%BC%89.png
■ 橙色為唐朝固定疆域。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唐王李淵於618年6月逼隋恭帝禪位,取代隋朝,國號為唐[註 4],尊稱大唐[註 5]。設首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註 6],隨後又設陪都東都洛陽[註 7]和北都太原[註 8],與長安合稱「三都」[註 9]。在其鼎盛時的公元7世紀,中亞的綠洲地帶亦受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註 10](今俄羅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註 11]國土面積達1076萬平方公里,[2]一說1239萬平方公里。[3]其鼎盛時期,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8000萬之多,[4][5]在歷經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後,晚唐9世紀末人口乃保持在該數字。[6][7]唐朝也是繼秦漢、隋以來,第一個不築長城的統一王朝。[8][9][10]690年,武則天代唐並建國號為周,遷都神都(洛陽),史稱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復辟稱帝,才恢復唐朝,並把首都遷回長安。唐朝的國力在開元末年達到頂峰,天寶末年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發生於天寶十四載(755年12月16日)的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的分水嶺。其後,唐朝走向衰落,唐末民變使得朝廷中的實際權力被梁王朱全忠控制,迫使唐昭宗遷都洛陽。907年朱全忠又逼唐哀帝禪位,朱全忠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唐朝遂亡。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11]:424。唐朝前後存世274年,傳位21代。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很大影響[12]:126。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在北狄傳對唐朝的功績進行肯定:「唐之德大矣!際天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外,無不州縣,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來,未有以過之。至荒區君長,待唐璽纛乃能國;一為不賓,隨輒夷縛。故蠻琛夷寶,踵相逮於廷。極熾而衰,厥禍內移,天寶之後,區夏痍破,王官之戍,北不逾河,西止秦、邠,凌夷百年,逮於亡,顧不痛哉!故曰:治己治人,惟聖人能之。」[13];在南詔傳對唐朝的敗亡進行批評:「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於三代(夏、商、周),勞民費財,禍所繇生。晉獻公殺嫡,賊二公子,號為暗君。明皇一日殺三庶人,昏蔽甚矣。鳴呼!父子不相信,而遠治閣羅鳳之罪,士死十萬,當時冤之。懿宗任相不明,籓鎮屢畔,南詔內侮,屯戍思亂,龐勛乘之,倡戈橫行。雖凶渠殲夷,兵連不解,唐遂以亡。《易》曰:『喪牛於易。』有國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於無備。漢亡於董卓,而兵兆於冀州;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易》之意深矣!」[14]唐朝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了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註 12]。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6%9C%9D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1-11-17 2:57 a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6%9C%9D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唐王李淵於618年6月逼隋恭帝禪位,取代隋朝,國號為唐,尊稱大唐。設首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隨後又設陪都東都洛陽和北都太原,與長安合稱「三都」。在其鼎盛時的公元7世紀,中亞的綠洲地帶亦受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今俄羅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土面積達1076萬平方公里,一說1239萬平方公里。其鼎盛時期,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8000萬之多,在歷經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後,晚唐9世紀末人口乃保持在該數字。唐朝也是繼秦漢、隋以來,第一個不築長城的統一王朝。690年,武則天代唐並建國號為周,遷都神都(洛陽),史稱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復辟稱帝,才恢復唐朝,並把首都遷回長安。唐朝的國力在開元末年達到頂峰,天寶末年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發生於天寶十四載(755年12月16日)的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的分水嶺。其後,唐朝走向衰落,唐末民變使得朝廷中的實際權力被梁王朱全忠控制,迫使唐昭宗遷都洛陽。907年朱全忠又逼唐哀帝禪位,朱全忠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唐朝遂亡。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8: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16000015KK053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